甘肃平凉人大: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不断线

20.10.2014  10:15

“会议同比减少15%,文件同比减少16%,削减“三公”经费支出18.5万元,同比减少34.2%,征求到各方面意见建议1119条……”平凉市人大常委会晒出的成绩单令人惊喜。

10月13日,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对常委会及机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总结,并对持续抓好深化学习、整改落实、成果巩固和转化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聚焦“四风”、开门整改、群众评判,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度、认可度、满意度都比较高,机关作风呈现新气象。

目前取得的成效仅仅是浅表的,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考验。召开总结会议只是对集中教育阶段的工作作个总结,不能认为会议一开,就从此一身轻、一风吹了。”平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景山说,“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委会议精神,一鼓作气把后续工作落实到位。

在持续学习上凝聚升华

作风问题是党性问题,核心是思想认识问题。思想认识如果不到位,行动就会大打折扣。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8天的集中学习、46次的集体学习,创新总结出了丰富形式、突出精品、交流升华、测试加压等十种学习模式,学习富有成效,机关上下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全面提高。

平凉市人大常委会要求,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要更加重视理论学习,始终把学习当作立身立行的大事来对待,将每周一次的机关学习活动制度化,精心组织中心组学习、干部职工集体学习、专题辅导、成果交流等,反复学习领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夯实改进作风的思想基础,形成发扬优良作风的政治定力,让群众观点成为人大干部的基本工作理念、群众路线成为人大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线。

在整改落实上说到做到

整改事项是对群众作出的政治承诺,就是要说到做到。平凉市人大常委会从活动一开始就坚持即知即改、知行合一,党组班子存在的16个突出问题,有8个得到全面整改,8个得到部分整改;党组成员存在的57个突出问题,有42个得到全面整改,15个得到部分整改,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平凉市人大常委会要求,要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按照“三个保持不变、四个一起解决、四个坚决有力”的要求抓好整改,不见成效不撒手。机关上下要通力合作,严格标准要求,强力推进落实,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对已经完成整改的,要继续抓巩固提升,防止问题再次反弹;对没有落实到位的,要拿出具体措施,加快工作进度;对需要长期整改的,要有阶段性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人身上,直到全面整改为止。

在建章立制上求精管用

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当下看要解决突出问题,长远看关键是要健全长效机制。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清理出了31项需要废止、修订和完善的制度,已经完成了18项。

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平凉市人大常委会要求,要按照研究制订的制度清单,一项一项、一条一条、一句一句地扣,建立健全科学的议事决策制度、联系群众制度、服务代表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对于已经建立的,要与时俱进、拓展内涵;尚未成熟的,要加强研究、探索总结;亟待规范的,要抓紧建立、付诸实践。特别是要对照中央和省、市委出台的各项制度规定,逐个梳理对接,逐条具体细化,确保各项制度要求能够落地生根。

在成果巩固上严防回潮

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接地气、有正气、聚民气的氛围日益浓厚;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和组织生活制度得到了认真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制度进一步完善,刚性约束机制建立,执行“八项规定”、严格自我约束、干好本职工作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针对有些问题还没有完全整改到位,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要严防“四风”滋生回潮,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深入持久地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既得成果的巩固。平凉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对“四风”问题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以严抓的决心、常抓的韧劲、细抓的耐心,针对作风建设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的对策措施,标本兼治,彻底解决,不能“活动一阵风、雨过地皮湿”。尤其要防止“四风”问题异化,穿上“隐身衣”,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此,要态度坚决,露头就打,有病即医,化解在萌芽状态,不留任何空隙。

(甘肃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刘小明 严建功)

责任编辑: 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