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环境,消费市场如沐春风——《关于发展商贸流通扩大消费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之三
消费市场是信心市场,消费经济是信心经济。只有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才能有效扩大消费需求,提振消费信心,才能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充分发挥消费对推进生产发展的能动作用,让市场经济更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为营造扩大消费良好环境,《关于发展商贸流通扩大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中提出:我省将在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创新、强化市场监管、保障市场平稳运行、降低流通企业成本和加快推进政策落实等方面推进实施。
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创新: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太重煤机在澳大利亚投资1.2亿澳元,收购当地煤机装备制造企业;山西东辉煤焦化集团1.79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铜矿;山西天硕公司投资1.86亿美元,并购全球最大的铝镁合金部件和汽车镁合金部件制造商加拿大迈瑞丁公司,为我省开拓国际市场趟出了新路子……
为积极培育我省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全省外贸发展方式加快转变,2014年年底,省财政下达专项资金2059万元,对全省14个外贸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资助……
《意见》提出2015年,为推进内外贸融合发展,营造扩大消费良好环境,深化流通领域改革,我省将继续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相关政策举措如下:
推进内外贸融合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内贸企业“走出去”,建立国际营销网络,鼓励外贸企业建立国内营销渠道,拓展国内市场;
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系统评估和清理涉及流通领域的审批、登记、备案等行政事项,公开行政权力清单;
推进流通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鼓励境内外各类投资者参与流通企业重组。
完善流通追溯体系:让百姓心里明明白白
买了蔬菜,在秤上一扫描,就知道菜的来源。市民只要到纳入追溯体系的超市、菜市场买菜,通过条形码就可以查看食品的“身份”,包括菜品是否打农药、产地来自哪里等。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隐患,监管部门能根据相关信息迅速找到生产负责人……
为强化市场监管,《意见》规定,2015年我省将进一步完善流通追溯体系,抓好太原市、晋中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和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国家试点工作。
相关政策举措如下: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继续推进商务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
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建立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机制,加快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商务信用建设,建立完善流通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依法发布失信企业“黑名单”,营造诚信文化氛围。
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织密市场预警监测网
2014年,全省酒类、成品油、二手车交易等市场,均已在全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市场运行监测和商务预报平台,县级覆盖率超过了70%,在全国综合排名第五。
2015年,我省将继续完善消费品市场运行监测体系,优化样本企业结构,扩大区域覆盖率,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市场信息发布渠道,提高信息对市场的引导。同时还将在数据中心和调控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规范,以保证市场平稳运行。
相关政策举措如下:
依托山西商务数据中心,构建全省商务领域大数据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政府、企业、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健全省、市两级重要商品储备调控机制和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管理制度,在太原、大同等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建立冬春蔬菜储备制度,保障城市5-7天的需求量;
建立全省发展商贸流通扩大消费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设在省商务厅,牵头指导、协调解决发展商贸流通扩大消费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关政策措施,督促检查政策的贯彻实施;
各市、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商贸流通扩大消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扩大消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降低流通企业成本:营造公平流通环境
4月20日,省物价局根据国家发出的通知,降低我省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这项政策的发布,势必会降低工商业用户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从而促进我省产业结构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经济的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相关政策举措如下:
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商贸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允许商业用户选择执行行业平均电价或峰谷分时电价;
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实行目录清单管理,不断完善公示制度;
加大对违规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各类乱收费、乱罚款和摊派等行为。
关闭 市场应急管理系统 商务部应急调控平台 商务部应急商品数据库 关闭 商务领域信用建设 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系统 诚信红榜 行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公示 商务诚信建设试点工作平台 关闭 汽车贸易管理与汽车市场 汽车贸易管理信息系统 老旧汽车报废更新信息管理系统 二手车交易信息管理系统 关闭 中药材流通追溯 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 中药材流通分析系统 关闭 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 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