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巡警如何处置家庭暴力和民事纠纷解析
在处置家庭暴力报警时,巡警应评估被害人的伤势,因为家庭纠纷和虐待辱骂等,在未出现严重的明显的伤害时,是不按犯罪处理的。对实施家庭暴力者一般不使用强制措施,法律也未明确规定警察应如何处置家庭暴力。两个成年人在激动的情绪状态下各说各的理,警察也难以确定孰是孰非。由于家庭纠纷恶化为刑事案件特别是杀人案件的教训较多,所以大多数美国警察局都对巡警进行了调解处理家庭纠纷的专门训练,有的还成立了专业队伍,而且警察穿便装工作比穿警服工作效果好,警察的这项专门工作称之为干涉家庭危机。
一、处置策略
专业队伍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解决家庭纠纷,而巡警则要兼顾其他报警。纠纷如不彻底解决,同一家庭还会重复报警,两人警车上的专业调解小组常配有少数民族警察。专业警察处置家庭纠纷的策略包括
⑴分开当事人,将他们分别带到不同的房间。
⑵一次只允许一个人说话。
⑶不要偏袒。
⑷听他们的故事。
⑸问及事情的核心问题,如果一方有重要声明,警察重复一遍,询问是否理解正确,力争消除误解。
⑹确定其家庭问题形成有多久。
⑺把他们带到一起,因此他们可互相面对面重复刚才对警察讲的故事,不要让他们互相插话,都分别讲完后,告之可以互相反驳。
⑻问双方各自对解决矛盾的建议。
⑼让双方提交各自能接受的条件,至少临时休战。
⑽告诉他们警察还要在几天或一周内来回访,看看他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处理这个纠纷是警察的责任。
⑾留下卡片,上面记有相应服务机构的名称、地址和电话,告诉他们仅仅去见婚姻顾问是不够的。
⑿警察切记,纠纷有双方,不要只听一面之辞和急于下结论,特别要避免处理纠纷的两个警察分别认为不同一方有理而搅进当事人的家庭纠纷中。
二、处置原则
巡警调解家庭纠纷的工作范围有限,双方的感情和自尊已被伤害,如果巡警只是简要地听取双方的意见就下结论,可能会使形势更紧张,而且巡警不是专职家庭法律顾问,也不要期望在一个晚上就解决多年婚姻生活形成的矛盾。巡警的本职工作是保持秩序,他应运用理解、机智处理问题,还要注意不要超出工作权限。值班的巡警不可能整个晚上都用来听取家庭纠纷当事人的抱怨和提供建议,还有许多居民需要帮助,因此巡警应知道有那些部门能够帮助解决家庭纠纷,指引当事人到这些社区代理机构解决矛盾,如医疗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福利机构、儿童保护机构和律师服务机构。
新巡警遇到的几种觉得比较麻烦的警情处置中,民事纠纷是最突出的。原因在于警察一般很少具有民事法律知识,而在当事人有意主张自己的民事权利时,巡警如果采取刑事执法手段就会激化矛盾。在法律已健全的今天,巡警不可能了解所有类型的法律,即使是律师也要经常查法典,但称职的巡警应该了解一般的民法常识,熟悉刑法内容,以此才能在处置警情过程中有效鉴别是非。各种各样的民事争执在巡警接处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如二手车和其他旧货买卖纠纷,房屋租赁纠纷等。尽管这种争执属于民间纠纷,只是潜在着伤害他人的危险,但其对公共秩序的破坏却是不能低估的。对巡警来说,最危急的时刻是接近和进入争执现场时,当事人不会仅一人,应该有至少两名以上的巡警参与现场控制。
三、主要任务
巡警处置民事纠纷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矛盾激化转化为刑事案件,特别是一方当事人攻击另一方时。这需要处置现场的巡警的机智和耐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法律特长。一般的居民并不知道民事法律与刑事法律的确切区别,他们只相信警察能够解决任何问题,警察会理所当然地给予他帮助。如果求助失败,就视警察实施了不可忍受的渎职行为。也有的商人明确了解法律,有意利用警察力量满足自己的不正当要求,利用警察威胁他人,或报假警求助警察,这些都是巡警在处理民事纠纷时需要注意的。巡警应明确向当事人解释,警察不是民事法律专家,最有效的处理手段是到法庭,建议当事人请教律师,巡警只是给予建议,不要试图自行彻底解决纠纷。
巡警到现场时,不应把警车停在争执现场前面,要避开人行横道,与现场保持一定距离,检查好车门和车窗,以利于监视。如果争执现场位于居民区,巡警要站在门外听几秒钟再决定是否召集其他巡警支援,先听争执也可能会提供有关争执内容的线索。巡警应该记住他身处争执现场,当事人情绪偏激,可能理智暂时失去控制,也可能持有凶器。警察局长和警长不仅要关心争执者和现场其他群众的安全,也要关注进行现场处置的巡警的安危。
到达现场的巡警首先要确定是否发生了犯罪行为,然后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反应手段。警察采取的举动可以是警告、驱散等,尽量避免使用强制措施。大多数的争执纠纷没有激化为犯罪,巡警一般情况下可以顺利进入现场。巡警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现场形势,控制好局面。如有可能,要把争执者分开避免互相攻击,保证警察可以进行现场询问,独立鉴别是非。现场气氛平静后,巡警要理智地提出解决争执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