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日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造林13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5%,增速在全国排第9位。全省累计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154.17亿元。
这是我省国土绿化推进力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绿化成效最好的时期。在2018年脱贫攻坚战中,省林草局通过“五大项目”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10.5亿元。
但绝对不是“它”的全部价值。
“绿色”的价值
2018年,省政府向社会公布,2016年全省森林生态总价值量达3172.64亿元,每公顷森林的价值量为6.37万元。如何理解?
张云龙局长例举了一组数据,将芦芽山和太原火车站进行对比,同时连线,前者负离子浓度是5000-8000个/cm3,PM2.5浓度是5.2微克/m3,而后者数据分别是100-300个/cm3和5.2微克/m3。世界卫生组织的清新空气标准为负离子浓度1000-1500个/cm3。
森林生态价值是以货币化形式评价森林生态效益、衡量林业生态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我省森林生态价值评估从2013年开始,历经五年时间,汇集13个森林生态站的连续监测数据,对森林的七项生态功能进行价值研究,得出最终结论。
这七项功能包括,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森林积累营养物质和森林游憩。而我省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为涵养水源和净化大气环境,其价值估量占到全省森林生态价值总量的60.6%。
据《2017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山西成为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改善最快的省份。2000年以来全国31个省(区、市)植被生态质量均呈改善趋势,其中有14个省(区、市)植被生态改善指数达10以上,山西跃居第一。
可见,“绿色”是一种财富,无可替代。山西生态质量的变化,有目共睹。在此,向奋战在国土绿化战线上的林草人致敬。
“增绿”的势头
我省现有3272万亩宜林荒山大多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欠账较大,任务还很艰巨。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求:“补考赶考”、“绿化、彩化、财化”,要将我省国土绿化推向新的高潮。
乘势而上,2019年,省林草局将营造林400万亩以上,森林抚育95万亩,新育苗25万亩,义务植树5000万株。预计用8年的时间,使现有八成以上的宜林荒山实现绿化,为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储备资源,同时,对现有590万亩未成林地进行补植补造,为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5%奠定基础。
林与草唇齿相依,山不可一日无林,林不可一日无草,林因草而挺拔,草因林而秀美。林草融合发展,科技兴林和科技兴草同步,省林草局专门成立草地技术研究团队,解决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问题。
经济林提质增效。以干果经济林产业发展为引领,做强叫响“山西红枣”“山西核桃”等优质品牌。依托连翘、沙棘等资源优势,建设20处干果特色经济林示范园。借力使力,我省打造“黄河之魂、长城博览、大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也为挖掘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山水生态资源提供了机遇,省林草局的“一圈两山十二集群”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在全省打造100个森林康养小镇、100个基地、500个特色村。持续绿色扶贫,保持50万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今年,省林草局将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并已设定目标。创建3-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品牌,建立10处以上省级森林公园,促进市、县森林公园的建设;新建2-3处省级湿地公园,做好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试点验收;争取批复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1处详细规划,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春天”的呼唤
一年之计在于春。进入春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各地林草系统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春季植树造林。按照省林草局的部署要求,仅在春季就要完成全年造林任务的80%以上。
同样在春季,也是林草防火的关键时期。“两会”临近,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火灾易发高发。
省林草局要求,各地林草部门坚决履行好部门监管责任,及时与应急管理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及早安排部署农林交错区秸秆、杂草等可燃物的清理,彻底消除森林火灾隐患,高度戒备,严厉防范,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
作为职能部门、管理部门做好监督和管理,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做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努力,严于律己,发现火情,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报告,这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来源:3月4日山西经济日报 作者:刘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