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调查拾遗    靠科学补漏 山西太宽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有多项新发现

27.09.2016  15:39


我国特有树种成片野生白皮松群落

白皮松林相

  唐回窑底后岭野生白皮松群落该群落位于唐回窑底后岭,面积154亩,为白皮松异龄林。沿后岭山脊两旁分布,绵延达1100米,分布海拔955-1064米,整个白皮松群落或与栓皮栎混交,或与栓皮栎、僵子栎混交,乔木组成树种为白皮松、栓皮栎、槲栎、僵子栎,灌木为黄栌、荆条、连翘、胡枝子等。白皮松大树均沿山脊分布,胸径30厘米以上,树高10-12米,林龄60-80年,郁闭度0.7,最大一株白皮松树高12米,胸径42.4厘米,冠幅12×10米,林相整齐,林下白皮松天然更新良好。与窑底后岭交互的另外两个山岭脊部也有成片白皮松群落分布。按照森林演替规律,窑底后岭野生白皮松群落将会形成白皮松林或白皮松与栓皮栎混交林。
  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是我国特有树种之一,东亚唯一的三叶松,分类学地位特殊,也是我国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喜光、耐旱、耐干燥瘠薄、抗寒力强,是松类树种中能适应钙质黄土及轻度盐碱土壤的主要针叶树种。在我国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湖北及湖南北部7个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面积不大,呈现零星块状分布,部分群体已经濒危。由于白皮松分布区内自然植被的破坏和砍伐,种质资源急剧减少,成片野生白皮松群落已不多见,窑底后岭野生白皮松群落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生态观赏价值,保护价值极高;同时,窑底后岭野生白皮松群落得发现使保护区针叶树群落类型由原来的3种(油松林、油松与侧柏林混交林、侧柏林)变成了4种,保护区将对这一珍贵的资源进行严格的保护。
 

祁家山下沟大面积栓皮栎、麻栎古树群落

栓皮栎古树群落

  祁家山下沟天然栓皮栎与麻栎古树群落,面积达197亩,其中栓皮栎古树群落136亩、麻栎古树群落61亩,有树龄100年以上古树770株,林相整齐。保存如此完好的大面积栓皮栎、麻栎古树群落在全国极为少见,栓皮栎古树群落海拔715-784米,组成树种有光叶榉、君迁子、黑椋子等,林下灌木有连翘、胡枝子、异叶榕、荆条等,郁闭度0.8,有栓皮栎古树530株,胸径均在43.0厘米以上,树高21-25米,最大一株栓皮栎树高23米,胸径72.3厘米,冠幅20×19米;麻栎古树群落位于栓皮栎古树群落上部,组成树种有栓皮栎、君迁子等,林下灌木有连翘、胡枝子、异叶榕等,郁闭度0.7,有麻栎古树240株,胸径均在39.8厘米以上,树高21-25米,最大一株麻栎树高23米,胸径67.8厘米,冠幅20×20米,还有一倒木胸径80厘米,残高15米。
  栓皮栎、麻栎是温带和暖温带地区森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也是我国北方森林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资源分布面积广、生态适应性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过去我国由于栎类经营在认识上的误区,天然栎林遭到严重破坏,林相残破,资源急剧减少,目前天然栎林资源的保护已受到普遍重视。古树群落不仅为研究古代地理、气候、植物区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还是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游憩价值。祁家山下沟大面积成片栓皮栎、麻栎古树群落的发现为我国天然栎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样本材料。
 

窑沟天然槲栎古树群落

槲栎古树群落 

  窑沟天然槲栎古树群落面积370.7亩,古树年龄均在100年以上,群落中混生栓皮栎、鹅耳枥、僵子栎等树种,整个槲栎古树群落围绕窑沟沟岭分为三片,一是对沟槲栎古树群落,二是云川寺槲栎古树群落,三是窑沟大岭槲栎古树群落。
  对沟槲栎古树群落沿沟坡上部分布,面积60.8亩,分布海拔924-953米;组成树种有橿子栎、栓皮栎、光叶榉、臭檀茱萸等,林下灌木有连翘、胡枝子、荆条等,郁闭度0.6,古树胸径均在43厘米以上,树高9-23米,最大一株槲栎古树树高23米,胸径60.5厘米,冠幅20×19米。云川寺槲栎古树群落沿沟岭分布,面积270.7亩,分布海拔1179-1238米;组成树种有栓皮栎、橿子栎等,林下灌木有连翘、黄栌、荆条等,郁闭度0.5,槲栎古树胸径均在26厘米以上,树高8-10米,最大一株槲栎古树树高8米,地径69.1厘米,冠幅20×15米。窑沟大岭沿沟岭分布,槲栎古树群落面积56.2亩,分布海拔1286-1299米,组成树种有栓皮栎等,林下灌木有黄栌、荆条等,郁闭度0.5,槲栎古树胸径均在25厘米以上,树高8-12米。
  槲栎林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落叶阔叶林,是山西典型的落叶阔叶林植被,也是暖温带湿润地带生境的代表类型,由于长期的砍伐,林相完好的天然林已不多见。古树群落是自然生态的组成者和保护者,记录了当地自然气候、森林生态、历史文化变迁的重要信息,大面积天然槲栎古树群落的发现为研究山西中条山的地理、气候、植物区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于林业生产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原始生态保持完好的鹅耳枥林

鹅耳枥林

  窑沟沟岭鹅耳枥群落,面积61亩,在过去太宽河植被调查研究中未见报道。窑沟沟岭鹅耳枥林主要分布在沟岭阳坡和半阳坡,海拔高度793-913米,整个区域内鹅耳枥天然更新良好。
  鹅耳枥林在窑沟沟岭分布状况有两种情况,林分以鹅耳枥为单优势种或与槲栎、橿子栎、槭树等树种混生组成多优种群落两种类型,一是在土壤深厚、立地条件较好的半阳坡区域,鹅耳枥生长成高大乔木,与槲栎、橿子栎、槭树、臭檀茱萸形成混交林,鹅耳枥胸径10-15厘米,高10-14米,郁闭度0.6-0.7;一是在土壤瘠薄、石块较多的阳坡区域,主要橿子栎形成混交林,鹅耳枥胸径6-8厘米,高2.5-4米,呈丛生状分布,郁闭度0.4-0.5。鹅耳枥林伴生乔木种类有白皮松、槲栎、橿子栎、茶条槭等;灌木层常见植物种类有连翘、小花扁担杆、荆条、胡枝子,平均盖度为35%,高度为1-2m;林下草本层主要物种有苔草、黄背草等,平均盖度为30%。
  鹅耳枥林是山西暖温带南部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喜光、喜温特性,耐干旱瘠薄,为栎林破坏后萌生的次生林,由于窑沟沟岭鹅耳枥林所在人迹罕见,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作用明显,在以往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植被调查中均未发现。

下秦涧没底沟珍稀植物群落

山白树群落

  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下秦涧没底沟由于分布众多珍稀植物一直是研究中条山珍稀植物群落的重要区域,经过多年的采集和研究,这一珍稀植物群落的状况已十分明晰。对柳仙洞下秦涧没底沟珍稀植物群落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测量。(1)下秦涧没底沟珍稀植物群落分布范围为:东经111°24′34″~111°26′03″,北纬 34°57′13″~34°58′54″,山谷面积3823亩,谷底面积453亩,整个没底沟为南北走向,两边山势高耸,最高海拔1564米,沟底温暖湿润,珍稀植物沿没底沟沟底分布,绵延达2.6千米,沟底宽度6-25米,谷底海拔862-1151米。(2)该群落分布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山白树、领春木、猬实、青檀、刺五加、野大豆、胡桃楸、紫椴、杜鹃兰9种,有山西省保护植物反曲贯众、青檀、异叶榕、领春木、山胡椒、竹叶椒、木姜子、山白树、漆树、省沽油、膀胱果、泡花树、暖木、四照花、狗枣猕猴桃、野茉莉、老鸹铃、络石、流苏树、窄叶紫珠、猬实、桔梗22种;沟谷植物群落以君迁子群落、山核桃群落、老鸦铃群落、海州常山群落、领春木群落为主,其他珍稀植物呈散生或小群落分布。(3)珍稀植物多为暖温带植物种类,单型属和寡种属植物,孑遗植物,但珍稀植物个体数量少,许多只有3-4株,在如此小范围内分布有这样多的珍稀植物在华北地区极为少见。下秦涧没底沟珍稀植物群落存在与中条山特殊的地质与地形以及所处的位置有关,但该群落形成的原因仍值得深入研究。
  下秦涧没底沟珍稀植物群落是保护区极为重要的保护区域,在研究植物分布、珍稀植物保护、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和林业可继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需要进行严格保护。

 

全国罕见古树桃叶卫矛古树


   
  太宽河柳仙洞南马峪村桃叶卫矛古树

  此株古树位于太宽河柳仙洞南马峪村,生于海拔1208米的一石头上部,树龄130年以上,树高15米,胸径60.5厘米,冠幅10米×8米,古树旁还有一株胸径25厘米的桃叶卫矛,古树上部为茅栗天然林。
  桃叶卫矛(Euonymus bungeanus Maxim.)属卫矛科卫矛属,一般为为灌木或小乔木,分布很广,桃叶卫矛大树很少,古树在全国罕见,建议把它纳入古树名木加以保护。
  此外,在调查中还多次发现白皮松、毛来、野樱桃、皂角、五角枫等古树或古树群,有关专家学者将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山西中条山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我国华北地区极具代表性,该区域保持着温带落叶阔叶栎林占绝对优势的地带性植被特征,但又包含了北亚热带的区系成分,是中国多种植物分布的北界,具有重要价值。山西太宽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整个中条山山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最为典型、植物资源最为丰富、自然植被保存最为完好、天然栎林最为集中的地域,也是中条山乃至华北地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质量最高的区域,其生态区位优势明显,此次及以前野外调查与科学考察中发现了包括青檀、领春木、四照花等在内的具有明显特征的亚热带和热带植物及植物群落,对研究栎类资源的发展变化、三叠纪末期以来我国古老植物生存与演替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多样性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