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优惠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培训真管用 扶持实打实
培训围着农民转,农民缺什么,培训就搞什么
“以前找来讲课的,层次很高,北京来的大专家,讲国际经验头头是道,但咱农民听不懂,现在土专家上讲台,全是捞干的,人家的果子不是按斤卖,而是按个卖,谁听谁精神。”山西省临猗县果农杨小国说话敞亮。
作为农业部、财政部确定的整省推进试点,2014年,山西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列入今后几年为农民办的五件实事之一,列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省市县三级财政每年投入1.5亿多元。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提高农民的技术、管理、诚信,就要在内容、方法上下功夫。”省农业厅科教处长薛志省说,“开展订单式培训,从农民的现实需要出发,农民想什么、急什么、缺什么,培训就搞什么,因需、因时、因材施教,追求及时性、针对性、实用性。”
去年山西寿阳等县2000多万公斤茴子白遇上了卖难,地头价从每斤3毛钱跌到了5分钱,多部门费了好大劲才解了围。吃一堑长一智,在随后的培训课上,农广校专门请来市场营销人员讲销售妙招,农民们个个聚精会神。
薛志省说:“过去搞培训,种植面积大小不分班,养鸡养猪难分类,效果也有限,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选人有目标,不是谁来都行,讲究个准头。”
据介绍,山西根据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特点及能力素质要求,生产经营型分产业、专业技能型按工种、社会服务型按岗位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因材施教,系统培训。同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在培训对象的选择确定、专业课程的设置等方面提升契合度。
惠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贷款、销售难题得以缓解
榆次区张庆乡演武村,听说老村长马小臭靠一个大棚里的无核火焰葡萄轻松挣了小十万块钱。30岁的马福元心里痒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终于让他逮着了机会,分在一个组里的俩人一交流,小马立刻打定主意,“新买4个大棚种葡萄。”
葡萄好栽款难贷。幸好,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区里拿出了真金白银。榆次区农委主任刘俊杰介绍,榆次区政府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贷款担保专项基金,区里和市里投入了500万,撬动4000万元信贷资金。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认证的农户,凭证书可在金融机构获得10万元贷款,获评新型职业农民经理人的,凭证书可获得20万元贷款。马福元的贷款难题解了。
晋中市六台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爱兰培训过后,组织社员在农业信息网上开网店,打开了养生保健醋销路。她说,听了培训,脑筋一下活了。榆次区打造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上,已有5万多农户开店,网销网购,月均交易额200万—300万元。
省农业厅副厅长陈明昌介绍说,在扶持政策上,省里的要求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给予土地流转、项目扶持、金融信贷、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等多方面支持。目前正努力整合集成现有政策,让惠农政策真正实现向培育对象的倾斜。
政府购买服务,多渠道整合培训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对于职业农民的道德法制培训高看一眼,做了专门安排。“过去重视农业是重视产量多,重视品质少,农产品安全人是关键,现在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着力解决这个问题。”薛志省说。
按照山西省的规划,2015年起每年组织培训10万新型职业农民。但面对规模大、层次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优质培训资源明显不足,社会资源分散,教育培训条件不配套,基本建设长期欠账等问题也凸显出来,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变得极为迫切。
据介绍,2014年山西除了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等公益性组织外,还广泛吸收和争取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民间组织等社会化教育培训资源,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进行。但从长远来看,整合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力量,激发其服务“三农”的活力和热情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基层农技站为例,近几年国家实施“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基本解决了“网破线断人散”的问题,但又遇到了如何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的新问题。
陈明昌说,今年山西将双管齐下深化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一是争取基层农技站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时招聘补充缺编人员,通过大力培训,提升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同时强化农技人员绩效考核。此外,联合农大、农科院,在全省打造一批高标准实训基地,起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试验示范、培训实践的作用。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01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