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治家” 万柏林建工小区创城管理方式赢赞誉

11.11.2019  07:53

   

邓寅明摄

  万柏林区是一个老工业城区,334个老旧小区中,50余个无物业管理,年久失修,管网设施老化,带来了不少问题……如今,这些“问题小区”却实现了华丽转身,转变为环境整洁、管理有序的“和谐家园”。尤其是西苑北路35号院的建工小区,从2012年起就由居民自治管理,物业管理全部由小区居民负责。当地居民通过这种“家人治家”的管理方式,走出了一条自治自主管理的社会治理新道路。

  上下联动老院拼颜值

  10月17日,记者找到了藏在小巷中的建工小区。几栋楼虽都是旧式六层小楼,却统一粉刷一新,院内绿植修剪整齐,车辆有序停放,在周围灰色高层建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小清新”,舒心的环境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工人们正在小区入口安装汽车门禁系统和升降杆。“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车,大门敞着不安全,有了门禁系统管理起来方便多了。”正在值班室的物业负责人李大爷告诉记者。建工小区隶属于南寒街道西矿街南社区,小区不大,只有5栋楼,近160户居民,是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可记者左看右看,都没有找到年久失修的痕迹。记者随便走进一个楼道,雪白的墙面上张贴着喜庆的剪纸,看不到一张小广告。西矿街南社区刘伟副主任告诉记者,整治前,楼道里到处是小广告,像长满了“牛皮癣”,难看极了。如今,楼内干净了,院落里也打扫得干净整洁,补栽了绿植、重铺了路面、修葺了便道和路牙。老树下还新添了好几处座椅,老人可以在树下乘凉,散步累了也有地方可以休息。

  “家人治家” “火车头”带动

  小区值班室就在大门正对面,几名老人有的站在院内观察施工情况,有的则留意着视频监控。记者以为他们是遛弯的居民,一问才知道,几位竟都是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他们中最年轻的62岁,最年长的也快80岁了,都是市建总公司的退休人员。说起小区居民自治的故事,老人们拉开了“话匣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工小区的居民大多都是太原市建总公司的职工,物业等基础设施都由单位统一管理。2012年8月,市建总公司改制,将小区物业剥离,建工小区一下成了“没娘的孩子”。最后,四名退休干部自发担当起物业管理人员,业主委员会推选出物业部,负责小区日常管理。72岁的李晨大爷告诉记者,最早担任居民自治业主委员会主任的是毛新印老人。去年,毛大爷因年事已高,把业主委员会的工作交给了“年轻人”。记者了解到,建工小区“居民自治”后,传达室安了监控,白天有业委会的人在,晚上请人值守。小区的活动室也免费向居民开放。收取费用定期公示,实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厘清需求解决“老痛点

  居民“自治式”社会治理模式不仅解决了百姓身边的“小事”,也能解决政府的“大事”。

  今年,在社区的帮助下,小区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小区角落也铺了地砖;院墙也粉刷一新,并布置成了充满文化气息的文化墙;这两天,又开始安装汽车出入门禁系统,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居民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了。

  “每逢节假日,走亲访友的车辆不收费,平时,外来车辆4小时免费……”针对未来可能有的停车收费问题,业主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又是走访调研,又是征求居民意见,制定出更合民意的收费标准。而且居民解决问题省心多了,有啥意见想法去值班室坐坐聊聊,问题迎刃而解,真正打通了居民与社区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治理的最佳方式,是让居民亲身参与到社区管理服务中来,才能让日常服务体现民意、满足民需,最终惠及民生。”刘伟说道。正是这些点滴的力量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能量,助推社区高效、优质的完成提质提档“样板社区”的打造工作,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