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史话:客死异乡 一代名将廉颇的悲剧人生
廉颇,赵国名将,历任上卿、相国,封信平君。廉颇与蔺相如曾“演出”“将相和”:蔺相如在“渑池会”和“完璧归赵”事件中屡建奇功,被封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几次寻衅闹事羞辱,而蔺相如总是处处躲避。当赵国名士虞卿前去调停时,廉相如说了如下一段话:“强横的秦国为什么不敢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我和廉将军同心御敌。我们俩好比两只老虎,要是争斗起来,势必是两败俱伤。秦国要是听到以后,肯定会来侵犯赵国,所以我才忍气吞声顾全大局呵!”事后廉颇“负荆请罪”,演了一出“将相和”,以至10余年秦国不敢侵犯赵国。所以说,廉颇是赵国的一员名将,屡次战胜齐、魏、燕等国军队,立下许多战功,对于赵国的存亡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却一再在国内受到排挤,最后不得不跑到国外客死异乡。廉颇第一次受到排挤,是长平之战的战前易将,结果使赵国遭到致命的损失。当初廉颇和韩国的将军冯亭共守上党,廉颇叫士兵们加高堡垒,挖深堑濠,准备跟远道而来的秦军对恃下去,这本来是一个正确的策略。这样耗了4个多月,秦军担心粮食接济不上,就派人去赵国使反间计。不久,赵孝成王的左右纷纷议论说:“廉颇太老了,哪儿还敢和秦兵打仗?要换一个年轻的将领,早把秦兵打败了!”结果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计,派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替廉颇,长平一仗,全军覆没,被秦军活埋的就有40万人,从而大大损伤了赵国的元气。廉颇带了一百多兵卒回到赵都邯郸后,一度失去权势,原来的门客也都纷纷离去,使之尝尽了世态炎凉。
廉颇第二次受到排挤,是赵孝成王死、赵悼襄王立后。那时,廉颇已经因破燕之功,封信平君,代行相国之权。可是偏偏新立的悼襄王轻信谗言,原来廉颇曾骂大夫郭开是小人,郭开就在悼襄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悼襄王就让乐乘去取代廉颇。廉颇气哼哼地说:“我从伺候惠文王到如今,已经40多年了,从没打过败仗。现在君王竟听小人之言,要夺我的兵权,这叫我怎么能忍受得了?”一气之下就跑到了魏国。可是,魏国虽让他住在国都大梁,但也不敢重用他。而赵国自廉颇出走以后,接连被秦兵打败,就又想起老将廉颇,于是派人去大梁探视廉颇。没想到被派的唐玖接受了郭开的三千两黄金,回来报告说:“廉将军虽然年老,饭量还挺大。可惜老年人肠胃不好;只坐了一会儿就拉三次肚子。”于是悼襄王打消了起用廉颇的念头,廉颇也再没有为赵国效力的机会了。
后来,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得不到重用,偷偷地把廉颇迎接到楚国去。但廉颇当了楚国将领以后,还是一心眷恋赵国,也没为楚国建立什么功劳。他口口声声地念叨:“我还是想率领赵国军队,”但又达不到这个目的,不久就郁郁病亡于楚国的寿春。
从三晋流失到外地的人才,要数廉颇的境遇最为悲切感人,因为他至死不渝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廉颇和蔺相如一武一文,是支撑赵国江山的两大柱石,将相和、文武齐,使得赵国与强秦抗衡多年,并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累累、举足轻重的大将军,却在秦国间谍和赵国权臣的迫害下,一步步地被逼到了国外。先是长平之战,阵前移将,被赵括所取代;后又被奸臣郭开所谗,再度被夺军权,一气之下跑到了魏国。等到赵国屡次兵败,思用廉颇,而廉颇也跃跃欲试,报效祖国时,奸臣郭开竟让人诬蔑廉颇老了,“一饭三遗矢”,连续拉肚子。最后廉颇跑到了楚国,还是念念不忘祖国,想要带领赵军,但是一缕忠魂还是留在了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