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恋爱课,何必论“分”开设

24.09.2015  11:00

  2015新学年首周,天津大学学生们拿到手的选课手册中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开课单位是校团委,两个学分,将于寒假过后的下学期开课,累计32个学时。(9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恋爱要开设课程学习,而且选修之后还有学分要求,如果“学以致用”交到一个好的对象,“酌情可给予满分”。天津大学开设这样的课外实践课程,真是让人“”了。

  不可否认,青春勃发的莘莘学子在最美好的大学时光里,谈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进而认识自我、认识异性、认识世界,应该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但是,恕笔者落伍和愚钝,恋爱不是应该自然而然萌发的一种情感吗?同类异性惺惺相惜,进而有纯真的爱恋,这样一种自然而真诚的情感,为何要将其局限到一个“课程”之中,还有附加修多少学分考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都希望以最美好的一面示人,所以最初难免掩饰,也难免“包装”,但这些都是在个人本真的基础之上的。试想笔者若是一个大学女生,如果对一男生第一印象很好,但随后知道他选修过“恋爱课”,学分是多少,笔者心中定是一凛,怎么地这也是属于“包装过度”型的,会不会过于教条且不以真面目示人?会不会“高分低能”?心中存有这样的问号,印象分反而要打折扣。

  不可否认,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会有困惑乃至失落,希望得到指点和引导,但这种阶段性个体需求绝不应该是大学课程开设的理由。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乐于创新,面对这样的群体,大学教育的担子之重也非同以往,但大学教育的意义不在于在大学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知识毕业后立马能“学以致用”,而在于通过大学环境氛围的熏陶,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能力和立场会作为一个人的人生底色,贯穿终生。大学完全没有必要迎合学生的口味,迎合社会的“需求”,急功近利地开设某些貌似实用性强的课程。比如“恋爱学”完全可以通过公开课、大型讲座等来引导,有需求者自然会去学习、聆听,没有学分也会去学习,既然能按需而学,何必设立32学时,何必占用课外实践8学分中的2学分?

  当然,天津大学有关人士也坦承,这是开展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改革的探索,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课外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人文艺术、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身心健康等方面。其实,天大的课外实践课程还是蛮丰富的,这样的大学课改探索值得鼓励,但学校也规定,从2015级本科新生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课,每人必须修满8个学分才能毕业。与毕业证挂钩的课程,自然不能等闲视之。真心希望大学开设课程慎重,学生选课认真,如此才能不枉费象牙塔内的美丽人生和蓬勃青春。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