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品质工程攻坚战号角  掀开公路建设管理新篇章 □  评论员文章

23.06.2017  16:04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重大判断,既指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机遇,更对交通运输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省交通运输行业正处于深化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规模速度为主向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过程。厅党组立足工作实际,精准定位,提出了 “两手抓”和“1214”的工作思路,为“掀开新篇章、再创新辉煌”指明了方向。 近日,省厅制定《山西省公路品质工程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旨在打造“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高品质工程,全面吹响了品质工程攻坚战的号角。这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彻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国家质量发展纲要,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贯彻厅党组“掀开新篇章、再创新辉煌”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提升公路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实现工程质量更耐久、安全更可靠、出行更便利、服务更全面的目标,使人民群众不断享有更高品质的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打造品质工程,牢牢抓住质量安全这个关键,将公路建设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和动力源泉。只有坚持以品质为追求,以质量供给升级来满足需求结构的升级,明确公路建设新坐标,才能实现工程品质高水平供给的重要突破。打造品质工程就是要通过理念提升、管理提升和技术提升,实现工程实体质量、功能质量、外观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均衡发展,促进结构安全、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的协调发展,推动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公路建设和管理领域要实现掀开新篇章再创新辉煌,必须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任务。 一、建设思路是先导,要形成新共识。明确以人为本、本质安全、全寿命周期管理、价值工程等的建设思路,以典型示范工程为抓手,开展文明工地建设、平安工地建设等多种活动,推动品质工程建设。通过组织召开品质工程建设动员会、品质工程研讨会、现场观摩会等交流融通活动,以点带面,平稳推进公路品质全面提升。强化形象建设,全面执行视觉识别规范,确保工作场所和生活场地整洁有序,员工素质提高,在各个环节展现品质工程形象。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多种新媒体,加强对品质工程的宣传,使品质工程建设思路逐步深入人心。 二、勘察设计是源头,要体现新理念。加强前期规划统筹,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绿色低碳、服务地方等理念融入项目前期规划,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切实做好项目工作大纲编制。加强勘察设计监督检查,做到“六个坚持,六个树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树立让公众满意的理念;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指标,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强化和提升地质勘察深度,探索建立设计对勘察成果的评价制度,强化勘察设计溯源性,规范勘察设计行为。坚持需求和建设目标引导设计,加强可施工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环境保护、灾害防御、经济性等系统设计,实现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工厂化、装配化建设为方向,鼓励和推行构件设计标准化和通用化,统筹考虑施工可操作性和维护便捷性。坚持因地制宜,体现地域和人文特点及传统特色文化,追求自然朴实,融入工程美学和景观设计,体现工程与自然人文的和谐、融合与共享。促进节能环保管理标准化,推进生态防护和节能环保技术,提供绿色、节能、环保的设计方案。 三、现场施工是关键,要达到新水平。实施原材料准入制、预制梁模板准入制、隧道二衬台车准入制等,实行工序验收清单“一票否决”制。优选专业施工队伍,深耕班组建设,探索工人实名制管理,统筹做好检查指导与教育培训管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产业工人。倡导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品质的理念,大力推广机械化、智能化施工与先进适用的工艺工法,推行钢筋数控加工、小型构件集中预制等工艺,改分散施工为集中施工、野外施工为场内施工、传统施工为工厂化施工,提升施工精细化水平。积极推进施工标准化,推广成套成系列的自动化、智能化、大型化施工设备和定型式、装配式的安全防护设施以及多臂凿岩台车、湿喷机械手等桥隧专用施工机械设备,强化对标一流意识,引导项目建设向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聚焦发力。持续将“首件工程认可制”引向深入,消除各标段、各工点之间施工工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严厉打击“首件制”与全面施工“两张皮”现象。将外观质量的提升作为“品牌三晋路”创建的重要指标,通过原材料、模板制安、配合比设计、浇筑工艺等质量控制措施,实现各类混凝土结构物线条顺适、表面平整、光洁、色泽自然、均匀一致。强化技术方案在质量通病治理中的支撑保障作用,以桥头跳车、混凝土开裂、边坡垮塌、隧道渗漏水等内容为重点,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质量通病治理。推广成熟适用的数字化、可视化与智能化技术在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施工中的应用,积极应用具有便捷、无损、数据自动采集与传输等特征的先进检测装备,提高检测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推动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清单化、信息化、闭环化动态可追溯管理;以施工安全标准化为抓手,强化“平安工地”建设,打造“平安工程”。加强公路交通安全评价,加强道路、桥梁、隧道等安全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和应急服务能力。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尽量减少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和当地群众的影响,努力构建“路地和谐”关系。施工便道倡导“临永结合”,结合农村公路规划,将施工便道与地方道路结合起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施工用电倡导“内外结合”,统筹规划好施工临时用电与外供电的结合,降低项目建设成本。 四、结构安全耐久是核心,要打造新高度。提高公路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地质条件比选论证,有效避免地质灾害对公路运营的影响。合理采用技术标准,尽量避免大填大挖诱发新的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小环境破坏。高度重视安全风险评估,建设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的桥隧工程、高边坡等高危工程,全面实施设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风险源进行全面排查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严格管控施工和运营风险,临水临崖路段须提高安全防护等级,切实提高安全防护水平。贯彻全寿命理念,从路用性能、寿命周期费用及绿色环保三个角度出发,提出适用性强、系统可行的全寿命周期建养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在路面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时,综合考虑路面力学性能指标和服务性能指标,积极引进低碳环保的路面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优先采用施工技术成熟、操作工艺简单、集约化程度高的设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厂化水平。推进钢结构桥梁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发挥其在全寿命周期成本方面的优势,降低公路养护成本。 五、统筹资源是延伸,要实现新突破。注重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和沿线地材资源,科学选线布线,避让基本农田,禁止耕地超占,减少土地分割;实施“零弃方、少借方”,通过优化路线平纵面,科学设置桥梁、隧道及服务区,合理控制路基填挖,统筹土石方调配,减少天然资源耗用和环境污染。注重资源集约,加大废旧资源、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综合应用,积极推行废旧沥青路面、混凝土等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推进粉煤灰、煤矸石、矿渣、废旧轮胎等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推广应用光伏发电、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等新技术,推进节能通风与采光等技术在隧道等设施中的应用。 六、路域景观是旗帜,要展示新面貌。抓好路基和路面景观提升,以边坡、边沟、挡墙、路侧微地形等作为景观提升点,达到路基边线顺直,边坡坡面平整,坡率顺适。抓好桥梁景观提升,以护栏线型、路桥衔接段、桥隧衔接段、跨线桥等作为景观提升点,通过桥梁造型、细部装饰等手法,促进人、桥、环境和谐统一。抓好隧道景观提升,以隧道洞门洞口景观、分离段路基绿化、洞顶及二衬等作为景观提升点,力求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抓好互通立交绿化景观提升,结合行车视点进行绿化造景,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乔灌花草结合,利用乡土树种、人文景观等元素,提高司乘人员的地域辨识性。抓好交安设施景观提升,重点解决路面标线、反光标识、标志牌等后期可视性差的问题,提高波形梁护栏、隔离栅、桥梁防落网、声屏障等设施的整体外观。抓好临建设施、取弃土场景观提升,重点完善施工临建设施、取弃土场的复耕覆绿以及必要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七、信息化建设是重点,要开创新局面。多措并举,大力推行“智慧工地”,加大视频监控、工艺监测、预测预警、移动终端等“智慧”设施建设。设置WIFI定点、人脸识别系统,实现自动考勤;对工区、隧道掌子面等区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仪与通风设备实现智能连接、自动启动,确保一线工人职业健康,提高质量安全生产监管智慧程度。提高信息化综合管理水平,推进大数据与项目管理系统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关键信息的互联共享。开展BIM技术在公路建养管的应用研究。广泛应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搭建现代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以及第三方单位所需的各种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实现传统建造到智能“”造,用信息化手段演绎公路建设之美。积极推行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推广监控和检测数字化、可视化与智能化技术在试验监测、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施工中的应用。积极应用具有便捷、无损、数据自动采集与传输等特征的先进检测装备,对砼拌和站、沥青拌和站、沥青摊铺机等关键施工设备安装实时监测系统。推广工程结构受力变形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桥梁、隧道、高边坡等重要结构物和大型机械设备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在特长、不良地质隧道安设瓦斯含量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和人员实时定位系统,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安全施工的信息化程度;在桥梁梁板管养上采用现代光学传感技术对预应力损失、应力应变检测、挠度检测、支座变形等开展信息化监控,实现视频监控与大数据采集相结合。 八、科技创新是支撑,要实现新跨越。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加强高性能材料、新型结构的理论研究,深入研究材料和结构耐久性关键指标与控制措施。加强隐蔽工程检测检验、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同时加快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的研发。大力推广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淘汰落后工艺工法和设施设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科研与设计施工联动,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深化QC小组活动。鼓励施工班组和一线人员开展工艺、设备、工法、管理等“微创新”。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探索建立全产业链继承与创新体系,提高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化的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九、现代管理是精髓,要创建新标准。创新公路建设招投标机制,逐步实现公路主体工程施工、绿化、交安、房建、机电等附属工程电子招标、电子辅助评标全覆盖。加强对“国高网省建、省高网市建”及PPP、DB等新建设模式的监管,修订招投标管理办法,实行招标标段随机分配、随机确定评标基准价等新方式,增加随机性和竞争性。不断强化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从业单位、主要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履约考核,强化信用考核结果的运用,加大“诚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确保“品质工程”创优标准落实。严格规范质量安全监督行为,认真查找质量安全监督执法的盲点、缺漏,重点针对施工过程中勘察不详细、设计缺陷或深度不足等问题开展专项行动。科学制订《品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程序及标准》等,解决质量安全监督过程中存在的标准尺度不一致、检查频率不科学、监督工作不规范等问题,形成“品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标准体系,牢固树立质量责任终身制,落实参建各方安全责任。建立质量安全隐患重大问题清单制度,实行编号管理,挂牌督办,重点复查,销号闭合。严抓人员履约管理,实行关键岗位电子考勤制度,利用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智能手机APP与Web端管理后台的结合与应用,实现“实时定位+人脸自拍”。将建设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总工、安全生产负责人,监理单位的总监、专监,设计单位的驻地设计代表等主要人员纳入电子考勤系统,并将考勤结果纳入企业信用评价考核体系,实行信用考核一票否决制。 十、文化建设是保障,要取得新成效。建立工作机制,对公路“品质工程”文化建设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并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全系统公路建管养工作的总体部署。健全保障机制,加强对公路“品质工程”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保证和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促进“品质工程”文化特别是廉政文化的创作、创新和推广。落实考核机制,将公路“品质工程”文化建设情况列入各单位工作目标考核,激发全体参建单位开展文化建设的热情,大力展示公路“品质工程”文化建设成果,推动形成良好文化氛围。
太旧高速公司平阳管理中心全力以赴做好隧道临时值守工作
根据省厅省局及公司的统一部署,为加强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隧道突发时间初期救援能力,最大限度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高速公路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太旧高速公司平阳管理中心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各隧道管理处、养护处及后勤对平阳高速500米以上8条中长隧道(约21.交通运输厅
交通运输部开展公路隧道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