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敬畏市场,才能更好生存
上周,山西临县、永和、柳林等沿黄河6县红枣主产区,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
从媒体的报道中看,“卖枣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近年来,全国红枣供给总量的大幅增加,改变了市场的供求关系。2015年我省沿黄河6县红枣大丰收,产量的大幅提升,引发了市场“消化不良”。
二是在全国红枣供大于求的当下,消费者倾向于择优消费。新疆红枣没有发展起来时,山西红枣名声响亮。但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在新疆种出的红枣更甜,品相更好,卖价虽然高,却更受消费者青睐,结果许多山西人到新疆种枣树。如今,新疆红枣的年产量迅猛增长,而大量新疆枣的入晋,也使得我省沿黄河6县以木枣为品种的红枣遭受替代性冲击,这是消费者用嘴巴做出的评判。
多买山西枣,帮助山西枣农渡过难关是我们的责任,但对“卖枣难”现象进行深入反思,亦十分有必要。
从媒体的报道中看,在山西一些地方,因为红枣价格过低,已经有百姓用红枣喂羊。这让人在心疼之余,不禁想起当下煤价的低迷,被媒体用“煤贱如沙”来形容;亦想起当下钢铁业的低迷,被媒体用“钢铁卖出白菜价”来描述。这与山西木枣的故事大同小异,都是供需平衡被打破,出现供大于求的结果。
前几年,煤价的高企拉动了全国各地煤矿产能的迅猛增长,这与红枣好卖,大量种枣没有什么本质差别。这种投资冲动,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后,对行业的供需平衡造成冲击。任何行业大概都难逃这种宿命。今天,电影产业投资热、互联网金融投资热等投资热潮,大概也不会提供新故事。
因此,对市场供需平衡的变化,我们每一个市场参与者、宏观政策制定者,都需要保持时刻的警惕,保持适度的前瞻性。因为,只有敬畏市场,才能更好地生存。
不久前,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座谈会上,有煤炭行业人士提出希望国家制定煤炭行业最低限价措施,保证煤炭行业的稳定运行。不过有关领导当场表示,要用市场倒逼产能退出,不应出台限价。
淘汰落后产能,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行业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下,那些品质更优,或者具有独特性的产品才能生存下去。比如在山西木枣遭受冲击的当下,山西其他地方的壶瓶枣、骏枣、梨枣、冬枣等品种就基本没有出现滞销现象。
淘汰不适合市场需求的枣类品种,恐怕也是大势所趋。重振山西红枣的辉煌,还需要在提升山西红枣品质上,大力宣传其独特性上下功夫。因为,在过剩经济的时代,采取少而精的竞争策略,恐怕比拼产量、比价格的策略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