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农民的“增产经”
入冬以后,农田静了下来,玉米收了、土豆挖了,忙碌的身影和欢腾的农机也渐次歇息,难得的冬闲是对下一次收获的孕育,是种粮人最有兴致回味一年辛苦一年粮的时刻。日前,记者来到南郊区部分乡村,倾听喜获丰收的农民朋友畅谈“增产经”。
今年,南郊区整合资金新建小型提水泵站5座、清淤沟渠56.3公里。口泉乡落里湾村村民刘志强已是第二年尝到了小水利大民生的甜头。去年,他种的玉米亩产超过1000斤,比前年提高了150斤。“今年又提高了50斤,收益很可观啊”,刘志强高兴地说。过去,村里的人一直靠天吃饭,碰上干旱,辛辛苦苦一年就基本白受了。刘志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靠老天帮忙用雨水漫灌,化肥还没被庄稼吃透就冲走了,留住的肥料泡在水里又容易烧坏作物。现如今小水利高效灌溉,每亩地肥料损失减少了35%至40%,而且庄稼还能更好地吸收养分实现增产。不仅如此,原来雇人浇地一亩70元,赚不到钱还要往出搭钱。现在,‘小农水’浇地只需花30元电费,省工省钱又能增肥效。”
说起今年种什么品种的葡萄,怎么种能增产、怎么销售销路好,马军营乡五里店村的科技种植示范户“葡萄大王”尚成金说得头头是道。他说,过去科技种植大面积推广不仅面临着投入的增加,还有很多农民嫌麻烦不愿意种,为了能使更多村民受益,他便和区农技人员一道逐个做农户的工作,走村串户现场为村民解答种植难题。现如今,他的新品种葡萄不仅在南郊区遍地开花,就连周边县区也有了育苗基地,不仅带动了晋北的葡萄种植技术提升,还调动了农民通过设施农业种植增产增收的积极性。如今,南郊区设施农业园区已初现规模,该区在国家、省、市对农业补助的基础上,还积极筹集专项资金对设施农业种植户按棚给予补助。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20个示范园区、设施大棚1万余个,年收入达2.28亿元,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附件下载: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