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体育产业统计公报发布
34.10亿元,0.28%,这是全省体育产业在2012年GDP里的数据,虽然只是一个小数字,但却拥有大潜力。8月13日,山西体育中心,省统计局、省体育局联合发布《2011、2012年山西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统计公报》。根据调查结果,我省体育产业体育用品、服装鞋帽销售增幅最高,而体育本体产业开发不够。
GDP里的小数字
根据调查结果,2011年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单位4790个,实现增加值27.20亿元,占当年GDP的0.24%;2012年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单位5354个,实现增加值34.10 亿元,占当年 GDP 的0.28%。我省人均体育消费严重低下,2012年,我省人均GDP达33628元,而全省人均体育产业增加值仅为94.5元。
我省体育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服务能力有限,产品档次低、价格高,缺少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目前全省知名的体育产品制造企业只有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新和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等少数企业。二是体育本体产业开发不够,具体表现为职业体育水平有待提高,体育职业俱乐部建设有待规范,健身培训市场需进一步开发,竞赛表演市场有待全面提升。属于体育本体产业的体育服务业所占比例基本上与体育销售业、体育制造业相当,并没有表现出优势,说明我省的体育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构成倒置。
产业转型大潜力
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为核心,以场馆运营、体育培训、体育科研、体育传媒、体育中介、体育会展为依托,以体育地产、体育建筑、体育用品等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市场规模巨大,尽管统计口径有其差异,但其产业增加值常占国家GDP的1%至3%。据统计,美国2012年体育产业总产值高达4350亿美元,增加值占GDP的3%;英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7%以上;巴西2012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达到了1.6%,随着2014年足球世界杯的成功举办和2016年奥运会的临近,体育产业年增速高达20%,远超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国际上,体育产业在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和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突出,比如德国鲁尔地区、法国洛林地区,这对我省体育产业发展有借鉴意义。再如英国曼彻斯特,曼联和曼城两支足球俱乐部搞火了一个城市。再看国内,福建省体育产业2010年占GDP为2.4%;江苏省为1.24%,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占比上升速度最快,对调整产业结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拓展体育产业之道
近年来,我省的职业体育精彩纷呈。山西男篮成为职业体育的播种机,兴瑞女篮连夺冠军,制造了很多话题;山西大土河、大同云冈两支乒超队伍成绩不俗,今年中乙联赛又添新军,太原中优嘉怡足球俱乐部志在冲甲,职业体育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另外,我省也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和赛事,如晋城棋子山围棋文化节、永济五老峰登山节、长治太行山攀岩赛等,这些活动与当地的招商等工作结合,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能量。
调整体育产业结构,我省正在积极寻找对策。第一,做好本体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和培训市场,体育中介市场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促进职业俱乐部的发展;第二,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和运营体育场馆,增加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三,扶持和壮大通用航空产业,提高通用航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第四,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融合,为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作出贡献;第五,在政策层面上,设立引导体育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出台《山西省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成立山西体育产业集团公司。(记者 李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