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党员干部 习近平“两会时间”提了这些要求

12.03.2018  04:31

   央视网消息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3月伊始,中国进入“两会”时间。十八大以来,每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都与代表委员们相聚一起,共商国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党是贯穿其中的总的骨架,党中央是顶梁柱。”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来到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确保党走在时代前列,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旨在带领亿万人民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行。

  下一步对如何加强党建工作,党员干部又该如何做?习近平提出了这些具体要求。

   夯实基层治理

   ——加强基层治理需要千千万万“老马同志

  走进重庆代表团审议现场,来自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的马善祥代表,讲述了自己多年来从事基层工作的心得体会。

  街道办事处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习近平在认真听取其发言后强调,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必须夯实基层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需要千千万万像老马同志这样的基层干部,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对于一个拥有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和8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而言,强基固本至关重要。

  短短六天内,习近平四次到地方代表团参加审议工作,在高密度的日程安排下,其中三次参加地方代表团审议工作时,针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安排进行部署,从地位作用到功能定位,从目标要求到工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回答了基层党建抓什么、如何抓等问题,为新时代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加快社会治理,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相结合起来。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要求,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牢固基层,夯实基层。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要有千千万万优秀基层骨干,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好各项工作。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抓基层、打基础应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基层党员干部长期身处一线,直面群众问题,位子不高但是责任很大。他们是落实国家政策工作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环,因此,要牢牢树立好党在基层“形象代言人”的身份。

   抓住“关键少数

   ——注重破立并举 各级领导干部形成“头雁效应

  抓“牛鼻子”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习近平认为,各项工作要抓出成效,就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既要抓责任,也是要形成示范。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党员干部都要从他们这里看信号,以他们为标尺,形成“头雁效应”。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具体要求。

  ——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大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守公德,严私德,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

  ——党政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复合型干部。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要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法律就是其中基本组成部分,对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大家都得掌握、不可偏废,在此基础上做到术业有专攻。干部培训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改革。

  ——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树立良好道德风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

  ——要加强教育引导,注重破立并举,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形成“头雁效应”。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扎实推进党的各项工作建设;全党自觉看齐、对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高度使命感与责任担当作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要多积尺寸之功 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我们追求的一个是人民群众的好口碑,一个是历史沉淀之后的真正的评价。”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通过积极作为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

  具体来讲,党员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习近平在三次参加地方代表团审议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

  “功成不必在我”,习近平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既要做那些显绩的工作,也要做那些潜绩的工作。既要做那些立竿见影的工作,也要做那些为后人做铺垫的、打基础的工作。在这个方面就不计较个人的功名、功成名就,我们追求的一个是人民群众的好口碑,一个是历史沉淀之后的真正的评价。

  ——建立政绩从哪里下功夫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习近平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这样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为群众排忧解难。

  ——党员干部应该怎么做

  习近平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多积尺寸之功。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子帅以正。群众眼中的一件件“小事”,都是习近平心中的一桩桩大事。习近平常常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六年来,他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山山水水,足迹遍布32个省级行政区域,深入基层调研50多次,到过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广大城乡。

  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的鲜明导向,为全党树立了作风建设的新标杆,在全党产生了重大示范效应,极大振奋了党心民心。

  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对党员干部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为优秀党员干部点赞: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大年,7年间曾3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只为实现“振兴中华 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太行新愚公”李保国35年如一日,奔波山区,播下漫山遍野科技兴农的种子,帮助10多万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是党员干部对百姓的一份责任担当。

  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一定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当仁不让地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文/田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