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假日综合征”你有吗?医生支招教你满血复活
困、睡不着、醒不来、莫名抑郁,烦躁疲倦,总之就是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去上班。相信很多人此时此刻都有这样的共鸣,即使到了单位坐在办公桌前,做起事来也是头昏脑涨效率超低,甚至有人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去做,焦虑不已,真心希望有位大神来告诉我们要如何才能满血复活,重启工作模式。
2月15日,记者采访了山医大一院、解放军264医院消化科、营养科、精神卫生科的多名医生,请他们为“假日综合征”支招,中招的亲们不妨来看看。
症状一:睡眠紊乱
工作日整天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春节长假总要放松下,聚会,唱歌、麻将、电影。有些人熬夜后,第二天再蒙头大睡到中午,几天下来,眼看要上班了,本想着晚上早点休息,上班后就可以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可到了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结果第二天到办公室精神萎靡、哈欠连天,头昏脑涨,这可怎么办?
医生支招:
过度疲惫引起的“睡眠紊乱”,需赶紧采取补救措施。体力性疲惫因运动过度引起,可以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得到消除;脑力性疲惫原因多是长时间用脑,大量消耗能量导致大脑血液和氧供给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集中表现为头昏脑涨、失眠多梦等,缓解的方式是让大脑放松休息,可轻轻推拿头部、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听听音乐等;心理疲惫则由过节压力感造成,应想法减轻心理压力,严重者应赶紧往看心理医生。
症状二:恐惧上班
经过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还有些不适应,一些上班一族还出现了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的心理。由于在长假里对自己的休假没有什么计划,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到了上班的时候,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因而对上班产生了恐惧心理。
医生支招:
可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也可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象好似随着吐故纳新,紧张也离开了身体。同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药物,改善情绪。
症状三:神经性厌食
吃是春节的“主旋律”,美味佳肴琳琅满目,各种特色小吃应接不暇,亲戚朋友聚会不断,很多人在欢乐气氛的衬托下,就忘记了“饮食适度”。每年春节期间,急性肠胃炎、酒精中毒、胃出血患者比平常多出10%-20%,这主要与饮食不当、生活没有规律有关。
医生支招:
过节往往出现一天嘴不停的现象,吃多了,就容易撑着,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塞满鱼肉的肠胃也歇歇。如引起反胃、烧心等症状,可以吃些保护胃黏膜的药。
症状四:出游后遗症
春节期间,很多人选择探亲访友的同时,顺便外出旅游,这意味着你要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或国家待上几天,在他乡的生活起居以及饮食都与平常不同。要回归正常的生活,他们会产生一些焦虑与抑郁的情绪,在旅程中出现的身体状况,比如肠胃不适应、头痛、脖颈疼痛等在回家后加重。这些症状的出现更加重了心里对工作的不满意或埋怨。
医生支招:
出游后遗症严重的表现就是肠胃失调,或者发烧生病,这也不排除是体力透支引起的,也会因心理因素引起。“上火”就是“出游综合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全身燥热、口干舌苦、食欲不振、大便黄赤干结等症状。
医生建议,出行归来,首先要充分休息,恢复体力和免疫力。多喝水、多吃果蔬,以补充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和C),要保证起居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在上班后,每天晚上可以用热水泡泡脚,水温可以稍微高一点,以自身感觉到“烫”为妥,泡脚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增强血液循环,还有解乏安眠的作用。
○链接
什么是假期综合征?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本想在节日假期里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再投入学习、工作中,没料到节假日过后,身心疲惫,心情烦躁,精力不集中,睡不好,吃不香,没有上课或上班的激情,但身体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其实这就是假日综合征,它既是身体疾病,也是心理疾病。
假期综合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假期中无节制地上网,看电视,不仅导致腰酸背痛,闪烁的屏幕还会引起视觉疲劳,甚至引起神经衰弱导致失眠。节假日生活、饮食不规律,势必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直接导致免疫能力下降,也会使人感到头昏、乏力、肠胃不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