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末开信贷闸门本月有4000亿额度 银行:有钱不敢贷
央行年末开信贷闸门 12月仍有4000亿额度 (网络配图)
央行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527亿元,同比多增2281亿元,远远超出根据此前机构预估中值。有专家表示,11月的新增信贷超预期有央行放开信贷闸门的“嫌疑”。但有银行人士认为,目前限制银行放贷的主要因素并非额度问题,目前额度并未见顶,更多出于担忧风险,有钱不敢贷。
央行年末信贷规模“冲量”
央行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527亿元,同比多增228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60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3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87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424亿元。
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11月信贷8527亿元,大幅好于预期,看来此前有关央行提高合意贷款规模的消息不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11月贷款投放明显超过市场预期表内融资需求增加及信贷计划和政策指引略有宽松是形成信贷供给较多的基本面因素。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央行现在允许银行在今年放款至10万亿元。报道还透露,自10月份开始,贷款额度已经打开,存贷比也不再是限制。然而,央行目前暂未对上述消息予以置评。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年中曾预计,今年人民币贷款增量可能会在9.5万亿元左右。央行此前数据显示,前10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8.23万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人民币新增8.89万亿元。再加上11月我国新增贷款8527亿元,按照盛松成预测,我国12月新增贷款额度仍有4173亿元。
按照央行此前的信贷政策,四个季度的信贷投放比例为3:3:2:2。一般上半年信贷额度宽松,而下半年信贷额度会少一些。今年的信贷情况则意味着原本为信贷投放淡季的年末两月,成为了央行信贷规模“冲量”的最后时机。
信贷组成“成色不足”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说,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看似美好的信贷数据的背后还是依靠票据融资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前者是因为银行风险偏好收缩,只能用票据完成央行下达给银行的信贷任务;后者则反映出银行在风险偏好回落之时只敢将信用贷给有政府背书的公共部门。
市场方普遍认为,11月的新增贷款仍未改变用票据冲量的格局。数据显示,11月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增加2424亿元,这是年内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团队称,这本身只是表外票据向表内转移的把戏。其他贷款来看,居民中长期贷款较10月份有所回升,但绝对水平仍不算太高,二套和三套房的限贷仍制约整体的居民贷款增量。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所上升,达到2879亿,部分是基建拉动的需求,部分是趁地方政府平台向财政部上报融资存量之前冲的债务规模。剔除票据,11月份整体贷款增量相比于去年同期并无明显增长。
招商证券研报表示,11月中长期贷款环比增量仅比票据融资多29亿,表明实体经济需求偏弱,信贷规模依然需要靠票据发力,信贷组成“成色不足”,信贷增长质量有待提高。
央行另一组数据显示,1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15万亿元,比10月多4656亿元,比去年同期少847亿元。其中,除去人民币贷款大增外,委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同比少增1434亿元、732亿元,显示表外融资仍未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广义货币(M2)余额120.8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分别比10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3个和1.9个百分点。专家就此回应称,M2增速继续回落,凸显出“宽信贷”政策之下,实体经济需求仍然疲弱,信贷与社融的增长尚未有效转化成货币投放。
银行:不是不放贷 只因需求不足
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银行从谨慎的角度考量,要达到加大信贷投放的难度很大。
有专家认为,因为存贷比监管红线的约束,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受制于存款规模。有媒体报道称,11月我国信贷增速高于市场预期,央行可能放松了贷存比例限制以鼓励银行发放更多信贷。
然而,在工行原行长杨凯生看来,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主要银行、主要的贷款投放机构尚没有因为受到贷存比监管所限而影响到它们的实际放贷能力。
杨凯生介绍,截至2014年第3季度末,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贷存比指标为65.2%,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贷存比约71%,其它中小金融机构的贷存比为64.8%。与75%的法定限额还都有一定距离。“因此起码可以说,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主要银行、主要的贷款投放机构尚没有因为受到贷存比监管所限而影响到它们的实际放贷能力。”杨凯生说,“不能简单地说贷款难是由于贷存比指标的管理而造成的。”
杨凯生认为,目前银行盈利水平在不断降低,银行自源性资本补充的能力必然随之下降,资本充足率的缺口将很快显现。因而必须意识到下一步真正制约我国银行贷款投放能力的不是贷存比指标,而是资本充足率指标。
多位银行方面人士透露,真实制约银行信贷投放的是实体经济下行和银行对信贷资产质量担忧。某位中小型商业银行人士表示,现在的问题不是监管限制,而是银行风险偏好下降,还有实体经济需求不振,合意贷款规模放开也没太多企业需要,这是经济环境所致。
同时,管清友认为,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金融实体冷热不均,只能靠基建投资加速将基础货币作用于实体;另一方面,当货币作用不到实体,降低融资成本的任务还是只能依靠价格手段。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则预计,在年末流动性相对紧张和敏感的时期,央行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提供流动性支持,或采取降准措施从中长期角度保证流动性充足。
(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