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 钟楼归来
修复完成的钟楼。记者 贾鹏 米国伟 摄
钟楼街,因钟楼而得名。而钟楼已不见了很多年。
钟楼街改造完工,钟楼重现,千年老街仿若重新有了魂魄。
按照记载,太原钟楼,建于明代。明中叶时,在傅山的祖父傅霖倡导下集资重修。钟楼分台基和楼阁两部分,上部楼阁高三层五丈,重檐宏甍,椽拱飞扬,十字结顶。楼阁中高悬巨钟一口,高达丈余,重千余斤。每逢清晨报时,声闻四达远及十余里,与鼓楼巨鼓日暮发出的鼓声,互为珠璧,是为全城士民的计时依托。民国年间,因年久失修,钟楼颓废残败,遂被拆除。1931年,在其旧址上辟建了“斌记五金行”;太原沦陷期间,改为“同仁医院”;1956年,改建为“上海饭店”。
先找到出处
复建钟楼,是本次钟楼街改造最大的亮点,它将成为钟楼街上的标志性建筑。
原址复建,位置怎么确定?楼体如何设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中心副所长张文进说,钟楼街提质改造工程,复建修缮了部分明清时期历史建筑,其中有钟楼、按察司牌坊、开化寺牌楼、说书楼4个重要建筑。在做设计方案时,最初启动的工作就是搜集历史资料,理清历史脉络,让每一处改造、保护或复建的建筑都有出处。
据史料,钟楼正对泰山庙(今天泰山庙仅为清代泰山庙的一部分),即今天的二市场巷。因此,为了在原址复建钟楼,规划设计时将“占据”钟楼原址的上海饭店移到了钟楼的东侧。
“钟楼的设计基本上依据老照片复原,在修建过程中也做了不少修正。”张文进介绍说,钟楼复原建成后下部基座承台高8.1米,准确的总高度为25.89米,是整个钟楼街最高的一栋建筑。
请拾级而上
钟楼基台为水泥混凝土结构,外包深灰色墙砖,雄浑厚朴。钟楼门洞南北相通,内部留有一条拱形甬道,站在门洞向北望去,已完成“修旧如旧”的二市场巷,中式歇山顶建筑错落有致,像是被框在了一幅画中。钟楼东西两侧是青砖铺就的台阶,拾级而上,便到了阁楼平台。放眼望去,整条钟楼街尽收眼底,一派原汁原味的老街风貌。
钟楼的三层阁楼是传统木结构,采用榫卯工艺,不见一颗钉子。站在对面国民报馆的楼顶平台,可以完整看到钟楼孔雀蓝色的“重檐宏甍,椽拱飞扬,十字结顶”。
像钟楼街上的其他建筑一样,复建完成的钟楼前额被一块红布遮盖,静待撩开面纱的那一刻。阵风吹过,红布飞起一角,露出“凫氏洪声”四字。张文进说,《阳曲县志》记载——钟楼,在西泰山庙。前额曰:凫氏洪声。凫氏是《周礼》中的官名,管理制钟诸项事务。这也是目前查到的唯一有关钟楼前额的记载。
幸好有这个“唯一”,让复建的钟楼更接近真实。
可一睹繁华
钟楼的地下空间将新建太原市钟楼街街史陈列馆。迎泽区钟楼步行街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彭凡介绍,这个陈列馆展陈面积985平方米,将设置4个展区,展示与钟楼街相关的老建筑、老字号、风云人物等,更好地体现重建钟楼的内涵。钟楼的南侧,是一个钟楼小广场,在寸土寸金的钟楼街,这显得尤为珍贵。广场东西两侧的长廊,计划以浮雕形式展现古晋阳八景。未来,小广场上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种实景沉浸式的文化交流活动。
“不仅要复建钟楼,还要让激荡数百年的钟声再次响起,重现‘每日晨钟鸣响,声闻十余里’的美好景象。”彭凡表示:大家牵念的大钟正在来钟楼的“路”上,各方都在努力,一定会带来惊喜。
看一段时长4分半钟的钟楼街夜景照明方案的视频。当,当,当,钟声响过,舒缓的提琴背景音乐中,3D效果的街景次第推到面前。数十处复建和修缮的历史建筑霎时亮了,整个街区恍若黄浦江边的外滩。沿街望去,作为整条街上最高的建筑,钟楼静静地站在远处,自带光芒。瞬间,有心动和感动滑过——这是咱太原的钟楼街啊。
各方正在努力,钟楼即将归来。一眼熟悉,一声洪亮,久违的记忆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