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食油需求量的90%以上需省外调入
全省口粮自给率仅为48%左右;食油需求量的90%以上需省外调入解决;玉米、杂粮有余,每年外销量70亿斤以上……记者从10月16日山西省启动的“2015年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上获悉,由于受水资源、土地等条件约束,山西省粮食产需总量不足、品种结构失衡的矛盾依然突出。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社会保护与农业,打破农村贫困恶性循环。据悉,“爱粮节粮宣传周”期间,山西省将组织200多个活动小组千余人,深入1000多个乡村开展“兴粮惠农进万家”活动。
产需缺口:全省口粮自给率仅为48%左右
“随着人口刚性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山西省粮食产需缺口将逐年增大。”省粮食局局长丁文禄表示,近年来,在中央和省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山西省粮食生产实现了连年丰收,但粮食产需总量不足、品种结构失衡的矛盾依然突出。
据了解,全省口粮自给率仅为48%左右,米、面、油三大居民消费的品种对外依存度高,主要口粮品种小麦需求量的50%、稻谷需求量的100%、食油需求量的90%以上需要省外调入解决;玉米、杂粮有余,每年外销量70亿斤以上,省际间粮食流通量大。
与此同时,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全国每年生产、仓储、运输等环节损失粮食达到700多亿斤。去年,山西省粮食产量达到266亿斤,但粮食产后烘干机械化水平低、老库旧仓储粮损失和消费环节浪费现象也不容小视。
科学储粮:15年减少粮食损失2亿多斤
山西省是一个内陆省份,农户常年存粮100亿斤左右,占山西省总产量的50%,比例较大。
丁文禄介绍说,由于农户储粮条件简陋,储粮方式原始,储粮技术落后,霉、虫、鼠害严重,庭院储存粮食损失大,每年损失粮食达5亿斤左右,相当于104万亩粮田正常年景的产量。“科学储粮技术推广不够,造成粮食品质下降严重,甚至发生农药、化肥等对粮食的污染。”丁文禄说,在山西省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显得尤为迫切和十分必要。
近年来,山西省为23.5万户农户配置标准化储粮装具,每年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1400多万斤,使用15年可减少储粮损失近2.115亿斤,产生的经济效益约2亿元,大大改善了农户储粮条件,节粮减损效果明显。
据了解,省粮食局对全省12个省级、市级粮食储备库211个仓房,实施了绿色充氮气调储粮技术改造。这是在长江以北地区,以省为单位首次大规模实施充氮气调储粮技术。
粮食收购:让农民卖“明白粮”
2013年、2014年、2015年1—9月,全省累计收购粮食406.5亿斤,占到了目标任务的155.2 %,助农增收11.6亿元。
丁文禄介绍说,山西省粮食收购严格执行国家“五要五不准”收购守则和省“八项规定”,做到价格上榜、标准上墙、样品上台,让售粮农民卖“明白粮”。收购中,采取订单收购、预约收购、上门收购等方式,主动延长收购时间,随到随收,让售粮农民卖“舒心粮”。
同时,针对山西省“产粗吃细”的粮情特点,省粮食局积极搭建产销平台,举办粮食产销衔接会,累计签订省际粮油购销协议1249份,签约总量542亿斤,实现了省内外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卖粮过程中遇到压级压价或者“打白条”的情况时怎么办?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售粮农民应当保存相关收购凭证、检斤验质单等证据,及时向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举报,可拨打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举报电话或发电子邮件、网上投诉等。对投诉举报的问题,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机构应及时受理,并认真核查有关情况,对违规行为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法规作出处理,同时将核查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