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召开代表意见督办会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献计献策
近年来,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呈现数量多、规模大、风险高、形式复杂多样的特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隐患增多,安全管理难度加大。今年两会期间,有关“加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的代表建议共有14件,13件得到“解决采纳”。在11月4日召开的市人大代表建议督办座谈会上,部分市人大代表对这一社会难题再次发表意见和建议。殷一璀主任参加了座谈。
安全管理应“精细作业、无缝衔接、流程再造”
李琪代表建议,相关部门要围绕八个方面进一步把安全管理工作细化:一、安全工作方案要明确;二,工作的责任制度要健全;三、设施应确保安全;四、人数要科学控制;五,救人救火要演练、演习;六、对妨碍安全的各种苗头、行为要未雨绸缪;七、安保力量和安保设施的配备;八、安保的具体保障,包括组织方面的保障。李琪认为,这八个步骤一个个细化,管理学上的术语就是“精细作业、无缝衔接、流程再造”,如果八个步骤全部做好,就能防范于未然。
对大型群众性活动立法,强化相关规定
超市在节假日搞促销、派送礼品,吸引很多市民前来,其中以老年人居多,活动现场往往人满为患,容易引起踩踏事件。厉明代表认为,虽然国务院以及商务部、工商总局、公安部等很多部委都颁发过一些部门规章,针对零售商促销行为,有一系列的管理规定,但是这些管理规定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原则性的规定比较多。为此厉明建议,市人大在相关规章和地方规章的基础上,进行地方立法,对一些规定予以细化、强化。
刘中民代表也提出要对大型群众活动立法。他说,现在虽有很多相关规定,但是没有法规的约束。如规定每次活动要报人数,他报了就报了,不报也就不报,出了事政府来承担。所以一定要立法,谁不报就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
柏万青代表则建议,对大型文化活动的审批,要根据时间、地点和内容,进行分类指导。
走群众路线发现风险源
吴坚代表认为,加强安全管理,走群众路线、及时发现风险源很重要。他说,技术设备等等有死角盲区,有一些细微的风险源比较隐蔽,不易发现。建议为大型群众活动设一个热线,鼓励大家去发现一些潜在的风险源,及时举报或者是告知政府有关部门,以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此外吴坚认为,安全管理专业部门不仅仅是公安部门,还须跟医疗卫生部门进行协调,增强抢救的专业性。
钱栩梁、张静等多名代表提出,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大人流”监测预警。他们还提出,对“大人流”提前告知,除了在主要的道路发布预警外,还可通过电视发布相关信息。
记者在座谈会上了解到,本市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一些方法、手段,强化“大人流”监测预警,在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运用科技手段开展人流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目前还在进一步探索建立常态监测预警机制。
责任编辑: 马冬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