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人情保现象 太原申请低保先过“大数据”关
12月15日,记者从太原市民政局获悉,太原市建成跨部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查系统,将有效堵塞类似领取低保却名不符实的漏洞。在该系统框架内,太原市民政、公安、房管、工商等11部门联网,全省首创“大数据”审核低保准入关,确保低保之“炭”送给“雪中人”。
申请低保家庭的经济状况传统调查方式很难直观判断
太原市民政局最新数据显示,太原市约4万个家庭共7.3万人享受城乡低保待遇。太原市城市低保标准: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为505元/人·月;古交市、清徐县为501元/人·月;阳曲县为475元/人·月;娄烦县为453元/人·月。太原市农村低保标准:迎泽区、万柏林区、小店区、杏花岭区为505元/人·月;尖草坪区、晋源区为318元/人·月;古交市为318元/人·月;清徐县为373元/人·月;阳曲县、娄烦县为288元/人·月。
近年来,太原市低保“含金量”越来越高,低保户不仅每月可领取低保金,符合条件的还可享受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以及教育、就业等优惠政策。政策利好的同时,“关系保”“人情保”等骗保、赖保现象层出不穷,引发了社会关注、群众不满。
太原市民政局副调研员王龙介绍,以往太原市低保人员的审核,主要靠“信函索证、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居民评议、两榜公示”等方式进行。这种传统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骗保现象,但很难从直观上判断申请家庭的经济状况。对于出具假证、隐瞒收入与财产的,没有好办法完全识破和杜绝,是否有车、有收入、住高档房等更是一眼难辨。“有些人为了享受低保政策,不惜隐匿财产‘哭穷’;有些人享受低保政策后收入上升,家庭经济条件好转,却不申报真实情况,继续‘装穷’,冒领国家低保金。”太原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主任张宏伟表示。
11个部门23类数据即时核对不到3分钟便可清晰罗列
为进一步“挤干”低保申报材料中的“水分”,把“炭”送给“雪中人”,2011年,太原市开始探索跨部门人工核对家庭收入和财产信息。由于人工工作量太大、速度慢,一年只能核查几千人,且一旦发现有人骗保,还要追缴低保金,既费时又费力。
2013年,太原市投资860万元,开始建设跨部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查系统。截至目前,该系统有效整合了民政、财政、公安、人社、房产、工商、残联、客运等11个部门23类数据,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即时核对。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太原市考察时认为该系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太原市民政信息中心主任吴素萍向记者现场演示了这一系统如何操作:将一位申请低保居民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输入电脑,系统立即开始查询,不到3分钟的时间,低保申请人的房产、婚姻、社保、税务、车辆信息便清晰罗列了出来。
吴素萍表示,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历来是低保工作最难核实的部分。以前,人工核查费时费力,需要长达数月才能完成。现在好了,只要短短几分钟就能搞定,“系统大幅提升了办事效率,节约了办事时间。”
户籍、财产、收入是鉴别家庭能否享受低保的三个重要因素。“你看,这位先生有车、有房,车牌号码、房产位置一目了然。初步判断,不符合低保救助条件。”太原市民政信息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核查时向记者介绍,但这只是初步判断,这位申请者的家庭经济信息核查结果通过核查系统,还将反馈到其所在街道,工作人员需要入户进一步调查取证才能最终确认是否符合低保标准。
这就意味着,太原市跨部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查系统,将通过“大数据”进行快速筛选,将少数有疑点的低保申请人员“隔离”出来后再进行重点甄别。通常情况下,根据“大数据”提供精确线索,甄别这些疑点人员最终是否符合低保条件,就简单多了。
王龙表示,通过该系统审核,还将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杜绝“人情保”“关系保”,切断了个别人“优亲厚友”的念想。“低保是‘救命钱’,既不能放进来一个骗保的,也不能让符合条件的漏保。”
“低保户将来有钱后,不再符合低保标准的,也会被‘请出’低保名单。”太原市民政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太原市跨部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查系统,可实现对低保户的动态管理,可以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这项功能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一日吃低保,一辈子领钞票”的现象成为过去,避免低保资金的浪费和错配。
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会不会泄露个人信息?“信息核对工作具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坚持不申请不核对、依委托核对、先授权后核对、保密的原则。”吴素萍说,没有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书面授权,没有部门委托,不能启动核对程序。
同时,太原市民政信息中心与职工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审批核对申请、提交核对、审查核对报告不得为同一个人。从制度上、程序上予以规范核对工作,确保信息核对数据不外泄、不滥用。
核查系统“大数据”今后还将升级,明年将纳入银行、证券、保险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