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县围绕易地扶贫搬迁促进农民增收措施实效果好
编者按:易地扶贫搬迁是今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确定重点培育的三大品牌之一,也被我省列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农村安居工程”的重要内容。为扎实推进工作,省扶贫办移民处结合“走、进、访”大调研活动和9月2日办领导提出的“决战一百天,全面完任务”的总目标,围绕瞄准贫困群体、加快工程进度、扶持搬迁农民发展后续产业等课题进行了集中调研,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发现了一些工作典型,我们将陆续整理印发,供各地借鉴交流。
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高寒冷凉区,辖250个行政村、1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万人,占总人口的76.8%。境内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艰苦、山庄窝铺众多,多数群众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以下,世代努力却始终难以摆脱贫困。近年来该县抓住我省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特别是省政府以此作为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五件实事”之一的重大机遇,创新思路、完善政策,加大力度推进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县累计搬迁山庄窝铺124个,受益贫困群众1.43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7%。贫困群众从山区走向城镇,生产生活条件彻底改变,思想观念更新解放,人均收入持续增加,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城镇化建设步伐,取得群众积极、社会满意、政府支持的良好效果。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扭住规划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五寨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地村远、人少,居住分散,常常是十几个、几十个小村庄集中在连片贫困落后区域,整体处于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资源匮乏、发展受限的环境里。最典型的南山经堂寺片区14个行政村依次分布在大山深处,几十年来村容村貌和生活水平没有什么变化。“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规划通过移民搬迁帮助他们彻底改变生存发展面貌。但是由于搬迁对象的文化素质和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决定了整体移民搬迁必须是一个渐进的、分步的、先走带动后走的过程。通过宣传引导和典型带动,经过前后5年持续不断的工作,全乡14个山庄窝铺包括孤寡老人在内,全部搬迁到位于城郊的清涟移民新村,孤寡老人也进入了敬老院安享晚年。按照这一规划,黄土坡乡的16个村庄也陆续搬进了城郊的移民平房和县城的移民楼房,告别了落后和贫穷,走向了新的生活。
二是顺应社会发展方向,以城镇化安置为重点推进移民搬迁。五寨县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散生产的传统农业难以为继,随着劳动力的不断外出,很多村庄逐步成为老人村、空壳村,山区农民已经不满足于山上搬到山下,沟里迁到沟外,普遍希望搬迁进入城镇。根据群众意愿,县扶贫办因地制宜地确定以县城周边建设移民新村或移民新区为发展方向,加大力度推进城镇化安置工程建设,支持移民群众进城入镇。2003年以来,全县共新建移民新村5处,建成安置平房560套;在县城和重点乡镇新建移民小区4个,建设单元楼安置住房2231套。截至2013年底,共有贫困群众1.2万人分房入住。涉及移民搬迁的村庄占到全县村庄总数的49%,实现了百余村庄大搬迁,万余农民进城镇。
三是政策倾斜、典型引路,变被动搬迁为主动搬迁。移民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选址、土地、建设、后续产业支撑等诸多问题,需要破除山区农民故土难离的思想观念。为了减轻群众经济负担,打消群众顾虑,五寨县顺应民意,坚持按照靠近城镇、接近原村庄的原则,规划安置地点,得到了搬迁农户的积极配合。同时,他们在土地审批、行政事业收费等方面对移民搬迁工程制定优惠政策,设立绿色通道,先后规划实施了清涟、富康、楼坪、西湾等多个移民新村,搬迁了全县最贫困、最迫切移民的南北两山百人以下的全部村庄,多年困扰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的五难问题迎刃而解,移民搬迁已经成为贫困群众积极争取的民心工程。
四是坚持高标准规划和低成本建设相结合,努力减轻贫困群众搬迁经济负担。城镇化安置虽然立足长远,便于一步到位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但是也存在着造价高、费用大、自筹难的现实问题。特别是近两年建材价格和人工成本持续上升,移民搬迁成本越来越高。为此,该县提出“高标准起步,低成本运作”的思路。要求国土、城建、环保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千方百计为移民搬迁减免税费、让利于民。移民搬迁工程的土地审批、招投标费用、水电开支等,能少则少,能免则免。同时,县里组织成立移民工程管理委员,严格实施质量监管,严格控制成本开支,通过各方面努力,协调施工单位以低于同地段市场价500元的价格面向扶贫搬迁对象。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将搬迁安置楼房设计成65㎡、80㎡、90㎡三种类型,由搬迁农民自主选择,实现了分类安置各得其所。
五是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多种渠道帮助移民群众增收脱贫。移民搬迁是手段,增收脱贫是目的,五寨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扶贫开发的龙头工程,配套投入各类资金、整合多种项目,多种渠道帮助群众发展增收。据统计,全县移民新村已经有70%左右的劳动力融入城镇服务体系,依靠建筑行业务工,商店饭店服务和经营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增收;有10%左右的劳动力自主开发旧村资源,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20%的左右的劳动力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外出打工,经济收入显著提高。五寨县移民搬迁农户已经走上了亦农、亦工、亦商多样化的致富道路。经堂寺办事处14个村整体搬迁后,人均纯收入由全县最低的不足2000元,已经提高到2013年的5172元,位列全县第一。清涟移民新村搬迁户沙海生发展养鸡,年纯收入2万多元;魏金华夫妇一同打工,半年收入3万元;村民魏有才搞运输,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五寨县立足本地实际,调动贫困群众内在动力,矢志不渝移民搬迁,正如移民新村龙门架上镶嵌的对联所写“从深山搬到城郊,由贫穷迈向小康;靠政府迁离故土,靠自己改变生活。”这份执著与自信,这份坚持与努力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