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极
从2004年国家统计局制定发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以来,十年间,中国文化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仍然保持了高于全行业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到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91.8万户,从业人员(不含个体户)1760万人,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了10万亿。十年里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果从2003年开始算起,我们用了八年的时间,也就是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突破了万亿,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后,更是保持了年均增量超过两千亿元的快速增长态势,到2013年,我们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21351亿。再从占GDP的比重来看,2004年占比是2.15%,2013年则达到3.63%。因此,对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我有这样的一个判断,今后20年内,中国文化产业仍然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目前,在国家经济呈现新常态,各地纷纷放缓GDP发展预期的同时,为什么文化产业将仍然高速增长?
首先,我国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仍然旺盛。通过我国近十年来的文化消费支出和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人们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以外,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会保持着比较快的增长速度。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不同,物质消费到了一定的程度要再保持快的增长速度是很难的,但是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支出却是潜力巨大的。例如,2001年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三大男高音在北京演出时,某国家前总理为了观看这场演出专程飞到北京,买了价值1200美金的前排座位,粗略测算一下,他为这场演出的实际花费在2万美元左右。
粉丝经济也是文化需求特点的典型体现。前几年刘德华、张惠妹、张学友的演唱会,许多歌迷追随偶像观看演出。一次这样的文化消费,在演唱会门票的基础上,还创造了包括交通、食宿、相关衍生品等多方面的支出,其对经济的拉动与辐射作用是非常可观的。
去年有个电影叫《私人定制》,这里面就把个人的消费特点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虽然有艺术演绎的成份,但对少部分人而言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上海把个性化的文化消费纳入文化创意发展的内容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的确,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消费的多元化就会越发明显,大家都讲“有钱就容易任性”嘛。我国近几年的发展,文化消费一直保持着比较旺的水平,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国家的文化消费还是刚刚起步。
不差钱:文化产业热钱涌动,投资者心态更需关注
文化产业的发展,资本是血液。在我国,政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要投资主体,市场和社会力量是文化产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在过去,为文化项目、文化产品“找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到了“不差钱”的阶段,好项目尤其是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或者市场看好的项目,会有资金主动找上门来。各类资金纷纷投入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成为了各方社会资金投资热点的重要表现之一。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马云连续收购几个文化产业项目,以王健林、马化腾为代表的几大公司纷纷涉足文化产业领域,都说明了资本对于文化产业巨大发展前景的青睐。这些大企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性很高。因此投资者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马云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讲到投资文化产业,要“用公益的心态去投资,用商业的方式去经营”,就是我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不能抱着立竿见影的速成心态,而要沉下心来,用一种做公益的心态长期去经营这个事业,可能一开始不能迅速看到收益,但是只要能找准方向、扎实定位,卯足力气去开拓市场,那就很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回报。
文化+:互联网带来的新基因,版权保护需各方努力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为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不可低估,我们的互联网发展已经实现了多项世界第一,我们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赶英超美”。
我国互联网网民基础庞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而在互联网企业方面,去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有个统计,按照市值排名,中国有四家公司跻身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分别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京东。
近一段时间,“互联网+”的说法备受关注,这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都与互联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将全面融合到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由于互联网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这就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极。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3亿,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66亿,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2.94亿。所以说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到互联网时代的版权保护问题更加迫在眉睫。要解决这类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在立法执法上加大力度,还需要企业和版权所有者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共识。
政府:重视程度步步加深,实实在在的推动力
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我们国家也经历一个从摸索学习到借鉴提高的过程,欧美、日韩等都曾是我们的老师。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也是步步加深。1998年,文化部成立文化产业司,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体现出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09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了到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现阶段,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已经转变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推动力、引导力。一些地方主要领导都积极主动与文化部门就如何在当地发展文化产业进行探讨与咨询,将文化建设、文化产业纳入到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中去,这在原来是不曾有过的。
我国文化产业在短期内迅速崛起,除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外,党委和政府的巨大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在未来,政府将投入更多资源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在知识产权保护、文化政策和文化立法方面重点予以投入。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刘玉珠,系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