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硬汉——记晋能集团长治中能煤业综采队队长王会堂
矿山硬汉
——记晋能集团长治中能煤业综采队队长王会堂
2010年全省煤矿优秀群监员、山西省总工会十二大农民工代表、2012年长治市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长治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2014年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这些标签看上去虽然比较生硬,却也恰如其分地勾勒出了王会堂的生命底色。
从1996年进入矿工队伍,18年来,他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矿山,也造就了一个经验丰富的一线管理者,更以数不清的攻坚战役打造了一个矿山硬汉的立体形象。
特别能吃苦的农民工
1996后3月,王会堂以一名农民协议工的身份来到了三元煤业。生为农民的生命底色似乎注定了他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品质。王会堂从不讳言自己是名农民工,但也从不认为农民工就是无能和底层的代名词。
生于1969后的王会堂,10岁那年因父亲工作的缝纫机厂照顾老职工解决两地分居问题来到了市区。从农村小学转到市区学校后,城乡教育质量的差别让他的人生遇到了第一个难题。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凭着特别的吃苦精神奋起直追,达到了城市孩子一样的学业水平。
但命运并没有因为他来到了城里就实现翻天覆地的改变。13岁时,他的省劳模父亲因矽肺病工伤去世。父亲的去世让他的家庭陷入了困境,为了帮助家庭,初中毕业那年的暑假王会堂就到厂内做临时工,干得是又脏又累的翻砂工。但家庭困难并没有阻挡他好学上进的心,靠着暑期打工,王会堂顽强地读到高中毕业。
之后,这个进了城但没有城镇户口的农民干起了以他的身份能干的几乎所有职业。推着小车贩卖蔬菜水果的小商贩;小炼铁小铸造厂的炉前工;挎着锯铲走四方的装璜工……
这些工作给他带来了辛苦,但作为一个有心人,他从中收获的却不仅仅是辛苦。他从中掌握了许多工业技术和工艺,并已成为打工小厂里的技术员。1996年,当他了解到即将投产的三元煤业采用的是现代化综采工艺后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入矿,成了一名农民协议工。从此之后,他就扎根矿山,即使在煤炭市场极端不景气,他不得不在工余时间靠蹬三轮补贴家用,也没有离开过一天。
特别能攻坚的硬汉子
社会上的工作历练不但开阔了王会堂的眼界,更造就他的钻研精神和学习能力。到了矿山之后,靠着和工业打过多年交道的技术底子,他认真钻研采煤技术,很快就成长为队里的技术骨干和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一年之后,队里海选班长,王会堂被工友们高票推选为生产一班的班长。
担任班长后,他自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更加用心钻研生产技术。同时,多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经历也练就了他性格随和、不摆架子、敢说真话、善于处理人际矛盾的特殊人格魅力,使得他在工作中既善于单兵攻坚,又能够团结同志团队作战。他的团队善于攻坚,特别能啃硬骨头的名声也树了起来,于是一场又一场硬仗便找上门来。
2006年,马堡煤业在回收工作面的过程中,支架全倒,整个回收工作受阻。王会堂被抽调去组建新的队伍整整干了四个月,使整个巷道恢复了正常,工作面顺利搬家。
2009年中能煤业开始井下作业,但因为断层多,工作面条件很差。2010年,该矿新上任的综采队长从三元抽调了11名技术骨干,王会堂又在被抽调之列,而且这次他还被任命为队长助理,协助队长进行全面生产管理。他们一到位就投入到了因中南铁路施工造成的工作面搬家攻坚任务中。刚刚完成这次任务,兄弟矿晋永泰煤业又遇到了困难。矿领导又想到了他,亲自找他谈话。晋永泰当时正处于基建中,无论矿井规模、现代化程度还是生活条件都无法和中能相比,但王会堂二话不说,收拾工具,带着兄弟马上来到了晋永泰。这次他们面临的难题是,晋永泰在综采低位放顶煤的过程中,因为设备安装和调试过程出现问题导致不能出煤。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4月,王会堂和他的团队凭着过硬的技术,坚韧的精神,经过近五个月苦战,终于帮助晋永泰解决了问题,实现了正常生产。
2011年4月返回中能后,王会堂开始全面主持综采队的工作。在大采高的全新工艺下,王会堂和工友们从188万吨、218万吨到306万吨,一步一个脚印地刷新着生产纪录,也全程参与了中能一步步走向现代化大矿的历程。
特别重感情的好大哥
从当班长到当队长,王会堂带的队伍越来越大。但不管工作任务多重,他都始终把身边的工友当兄弟照顾,技术上不保留,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重感情。一茬一茬的老工人,一批一批的大学生在他的身边无不感受到一个好兄弟的情谊,一个大家庭的温暖。
近年来,矿山变招工为招生后,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大学生走向了矿山,来到了井下。王会堂在管理中充分发挥老工人和大学生各自的特点,力求使这两种生力军做到优势互补。他经常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告诉大家,老工人缺文化,但有经验、会干活。新工人有文化有证书,但缺乏实践经验。大家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短长之别,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新老结合,优势互补,更有战斗力的矿山铁军。
作为队里的支部书记,他时刻不忘做好大学生矿工的思想工作。他常常把其中的骨干叫到身边,鼓励他们踏踏实实做好一线工作,掌握生产技术。他说,即便大家将来有机会走上管理岗位,也要做一个内行的领导,能够在管理中时刻把握关键环节,不能让别人看扁了,更不能让耍奸取巧者欺骗了。在他的引导帮助下,综采队的大学生矿工进步很快,在矿上的各项工作中都表现不俗。在中能首届有大学生矿工参加的演讲比赛中,全矿第一名、第二名的桂冠都由综采队摘得。
面对矿工遇到的大事难事,王会堂更是设身处地,贴心帮助。2013年7月,队里的老同志李志祥刚刚退休就被诊断为骨癌晚期,家庭顿时陷入巨大的灾难中。综采队支部得知情况后立即召开支部会发出了募捐倡议。很短的时间内,全队就募集善款六万余元。王会堂又亲自带人第一时间把善款送到了老李的儿子手中,使他们一家感受到了来自工友的爱心和温暖。
温暖出团结,团结出战斗力。作为一支团结有力的队伍,中能煤业综采队任何工作都力求干净利落,不留后患。每年春节放假,职工们归心似箭,最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的问题。王会堂每年的最后一个班都会跟班作业,每年都会和工友们完成任务最后一批离开工作面。2013年2月9日的零点班又是最后一个班。当生产进行到凌晨4点,正常运转的后溜戛然而止,后溜机头传来了断双链的喊叫声。王会堂快速走到机头查看故障原因并判定处理所需的时间。当看到后溜底链断掉时,他意识到处理这个问题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的。是升井放假,还是处理事故?经过和跟班队干和班组长商量,他们决定不能让事故过年,立即着手处理事故。处理完事故升井已是除夕下午,桶面成了他们迟到的午饭,边吃边开班后会。王会堂歉意地说:“除夕也不能让大家早早回去团聚,大家心里一定在骂我吧。”没想到工友们纷纷说,处理了事故,心里也轻松了,可以安心过个年。过年期间也不用天天惦记着年后复工处理事故了。一顿别样的除夕午餐吃完,他把大家高高兴兴送上回家过年的路,而他却继续留在矿上值班。
站在荣耀的领奖台上,王会堂提得最多的是他身边的兄弟,是他一茬茬蓬勃成长的工友。而他仍然是那个朴实无华的农民工,那个咬钢嚼铁的硬汉子,那个知冷知热的好兄弟。(王田)
来源:晋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