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太空移民梦有多远?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刘欢 姬少亭 胡星)刚捧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星际穿越》,不仅让科幻迷们大饱眼福,也燃起了中国航天专家们畅谈太空移民的兴趣。
虽然从现有技术及发展前景看,太空移民是一个遥远的梦。不过,中国的航天专家们相信,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小规模移民火星或建立太空城,并非没有可能。
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明代万户乘坐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太空的悲壮尝试,中国人面对太空从不缺乏梦想和勇气。如今,“嫦娥”已成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代号,她身边的萌物“玉兔”,也与中国首辆月球车结下不解之缘。
曾几何时,载人航天、空间站、探月等重大项目,对中国曾是一个缥缈的梦。在21世纪的今天,它们要么已经“照进现实”,要么即将“荣耀绽放”。
《星际穿越》中,突如其来的沙尘让人们生活环境迅速恶化,地球无法继续生存,人类通过在宇宙设立空间站,后又被引导通过虫洞进入新的星球等两种方式寻求解决之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认为,电影中的末世情节可能真的会发生,要在“那一天”前准备好。
他说,人类的未来在宇宙,应该积极去探索未知空间,人类要为自己的未来准备不止一套解决方案。
“太空移民是人类的梦想,是人类不懈追求探索的体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技术上取得突破以后,人类未来可以登陆火星甚至在火星上建立基地。
借助地面望远镜近6年的观测,一项研究表明:火星上曾至少有两千万立方千米液态水,这些水可能曾在火星北半球汇聚成体积比地球北冰洋还大的海洋。
参与上述研究的美国航天局高级科学家迈克尔·穆马说,鉴于火星有过这么多水,这个星球可能曾长期保持湿润气候,其适合生命存在的时间可能较漫长。
多名航天专家告诉记者,从目前已知情况分析,前往火星是人类未来实现太空移民的最佳选择。
周建平说,从目前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最值得人类去探索,最有希望存在生命或曾经存在生命,最适合人类去建立星球基地,并利用当地资源为人类生活和工作服务的外星球,应该就是火星。
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总指挥顾问叶培建认为,也许几百年后,火星是唯一一个人类移居的外星球。不过,按照当前技术和发展前景,这种移居也不是大规模的,而是试验性的。
移民火星,首先要解决如何去的问题。火星绕着太阳转,地球也绕着太阳转,火星和地球之间每28个月才有一次发射机会。以现在全世界最强的飞行能力测算,从地球飞往火星也要几百天。目前航天飞机、空间站的宇航员,过一段时间就要轮换,几百天飞行过程如何生存,本身就是个问题。
他强调,航天技术最发达的美国,现在的计划也是首先登陆离地球较近的小行星。以现有航天技术,要想实现人类飞往火星的梦想,最快也是2035年左右的事情。
周建平认为,人类登陆火星技术上非常复杂、耗费相当大,从地球飞往火星,时间最短的轨道,往返约需500天。如果走能量最节省的轨道,时间更长,要900多天。
因为飞行时间长,航天器的运载能力需要很强,而太空辐射等因素,让飞行过程中人类生存保障变得异常困难。此外,人类还要着陆火星,返回时还要从火星起飞,整个工程规模浩大。以现有技术实现火星载人往返,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周建平说,火星载人往返,需要更好的技术和工业支撑。在动力技术和材料结构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后,再进行火星载人登陆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除了移民外星球,人类还可以建立太空城。但目前看来,小规模试验性是可以的,要想大规模实现也很困难。”叶培建说。
《星际穿越》中的另一套太空移民解决方案是透过虫洞抵达新的星球。张柏楠认为,人类应该做好准备,如果有一天虫洞真的被发现,就可能实现这样的方案。
责任编辑: 孟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