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热词看文化产业新走向

19.03.2015  13:31


  3月15日,201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闭幕。今年,是我国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对经济新常态的主动适应之年,也是我国“十三五”改革发展的规划布局之年,鉴于这一年份的特殊性,“收官之作”“关键之改”“破局之举”毫无例外地成了两会的题中之意。除了民生、经济之外,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文化产业依然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据报道,今年仅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提案就有376件,其中关于文化产业的有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等建议。在“四个全面”的战略背景下,对于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及其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两会代表和业界专家给予了更高的期盼。

热词一:众创激发小微文化企业活力

今年两会,“众创”无疑是最热的一个词儿。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展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浪潮”。可以想象,“众创”将在全国掀起自主创业的热潮,中小微企业将更加活跃,而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中小微文化企业的活力或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据统计,目前我国小微文化企业的数量占到了文化企业总数的80%,从业人员约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7%,实现增加值约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近年来,我国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迅猛,在活跃文化市场、激发产业活力、促进文化创新、增加社会就业、丰富文化供给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小微文化企业面临着贷款融资难、经营管理相对落后、人才短缺等难题。从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创业需要环境的改善,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整个国家都在鼓励创新和创业活动,因此,对于“创客”们来说,现在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好时机。在他看来,鼓励支持“创客”,首先要培育好“创客”滋生的土壤。大多数“创客”创办的是小微企业,属于“草根”创业。政府应加大对“创客”一族的政策支持,减免税收或提高大学生创业贷款的额度;鼓励更多成熟的企业家积极支持,成立天使基金等为创立初期的中小微企业“输血”。

培育滋生土壤、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是两会多位代表的建议。在扶持小微文化企业方面,去年8月,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曾联合发布《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首次从国家部委层面出台支持小微文化企业的政策。此次“众创”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加之此前国务院刚刚发布《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文化企业的成长环境将会更加宽松,小微文化企业或将迎来“春天”。

热词二:培育消费增长点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既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所在。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都离不开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培育消费增长点”写入其中,提出“鼓励大众消费,控制‘三公’消费。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消费。”可见培育消费增长点,文化消费将是重要的一环。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文化消费一直停留在较为基本和原始的层面。据统计,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在规模约为4.7万亿元,而现在实际文化消费规模刚过1万亿元,缺口达到3.7万亿元;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处于5%左右,广大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则更低。而欧美发达国家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高达30%左右,这证明我国文化市场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很大。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在两会时针对文化消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文化事业的建设是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消费的基础。因此,首先要通过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促进文化消费。第二,大力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优质的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第三,制定引导、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措施。第四,创新方式方法,加大文化消费的保障力度。

为促进文化消费,北京在国内最先尝试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据统计,2014年第二届消费季累计消费3772.5万人次,消费金额突破100亿元,激发了北京市民的文化消费热情。去年,安徽省也举办了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消费总额超过90亿元,取得不错的成果。在政府提出培育消费增长点的背景下,可以预见,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及其他促进文化消费的活动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广,百姓文化消费也将随之更加丰富。

热词三: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文化产业提供支撑力

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两会上,区域经济建设也成为了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

在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时,文化产业能提供怎样的支撑,是代表委员极为关注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在两会上表示,“一带一路”之所以冠名“丝绸之路”,说明它不是一般的交通建设和经济项目。赵丰认为,丝绸之路的基础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符号,“一带一路”的建设不应该离开丝绸,更离不开丝绸之路的文化背景。为了让丝绸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赵丰提议在丝路基金中设立公益性的丝路文化专项基金,资助保护丝路文化遗产、弘扬丝路文化精神的项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文化旅游产业是热点。有专家分析,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交通、新能源、金融、环保等多个产业。其中,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整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惠及民生的重要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起到了黏合剂的作用。与此同时,京津冀一体化也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区域性的优惠和便利政策。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苏丹丹)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
新春送祝福 关怀暖人心
  万户喜迎春,三晋气象新。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