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专家:“冬至”更应读懂中国“饺子”文化
23.12.2014 03:01
本文来源: Sxgov.Cn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杨丽鹏 李渊)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我们将迎来白昼最短的一天,也将进 入 “数九寒天”。按照民间说法,冬至当天吃饺子不冻耳朵。针对冬至的由来、历史、习俗以及现实意 义,本网记者采访了国学专家,文瀛书院院长卫方正。
卫院长为网友介绍了冬至的由来。他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耕文化为根基的,因此和天文学密不可分。 古人有“二至二分”的说法,是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祖国传统历法中“二十四”节气的四个节 气。“二至”分别指一寒一热,“冬至”日又极为特殊,是所有节气的结束和开始,是阴和阳的转换时期 。
谈到冬至的习俗。卫院长介绍说,在古代,帝王要祭天,官府要放假。在民间,则有走亲戚和回家团圆的 习俗。而在现代,由于地域差异,南北方在饮食上也有所不同。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在山西,晋北 有吃糕吃羊肉的习惯,而晋南绝大部分地区吃饺子。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吃馄饨和汤圆的习惯。
卫院长重点讲解了中国的“饺子文化”。饺子的各种馅料包在一个面皮里表示中国人包容的概念,还有种团圆的象征意义。另外,据说饺子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张仲景把药材包到饺子皮中让人们吃。 起到通寒气,补经络的作用。
时至今日,当一年一度的冬至节气来临时,新时代赋予其更多现实意义。首先,在中西文化交融冲击的今 天,保护尊重,研究体会像“冬至”之类的民俗节气节日有尤其重要的文化意义。其次,从保健养生的角 度来讲,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防寒”、“元忧平阳”的原则,饮食以滋阴潜阳、增加热 量为主。
本文来源: Sxgov.Cn
23.12.2014 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