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使命 逐梦未来
大国工匠、快递小哥、公交车驾驶员、乡村教师、科研工作者、民营企业家、村支书……10月22日中午,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第二场“党代表通道”开启。22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二十大代表面对境内外媒体记者,畅谈亲身经历的时代之变,分享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的心得体会,讲述在各自领域的奋斗追梦故事。
人民大会堂的百米通道,成为一个近距离了解中国执政党、观察党代表履职的窗口,展现出新时代广大党员奋发昂扬的精神面貌,更折射了中国共产党的开放自信,彰显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
攻坚克难展现担当作为
“我们依靠自主创新,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装卸速度最快的自动化码头。这个码头上所有设备都是自动运行。”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代表自豪地说。张连钢坦言,自主创新的路上,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甚至推倒重来,最终张连钢和他的团队不仅成功研发了自动化码头系统,而且做得比国外同行更先进、更智能。
“只有勤学苦练、深入钻研,才能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为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研制专用工装工具的高级技师洪家光代表说,正是经过五年一千多次实验、一微米一微米的攻坚克难,团队最终研发出了高精度金刚石滚轮磨削工具,提高了航空发动机叶片安装部位的加工精度。
不负人民践行初心使命
来自基层,服务群众,各行各业的党代表分享着自己的点滴努力。
来自贵州省望谟县的刘秀祥代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帮助大山里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2012年,我们全县只有70人考上大学,2022年有1300多人考上大学,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刘秀祥动情地说,十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家乡的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
公交车驾驶员杨彦锋代表的家乡在宁夏闽宁镇。“过去镇里没有公交车,老百姓想进城主要靠自行车。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2019年镇里通了公交车,第一辆公交车就是我开过去的。”杨彦锋激动地说,如今镇里老百姓进城、务工、上学、购物更方便了,党的好政策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
笃行不怠奋斗书写未来
“十年来,我亲历了数字化浪潮席卷中国,让我们这个制造业大国每一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细胞都紧密相连、充满活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所长朱敏代表用“重构”和“韧性”两个关键词描述中国产业与数字化浪潮融合的进程。
朱敏说,作为一线科研人员,要加快研发创新步伐,敢于挑战科技前沿,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自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以来,两场“党代表通道”上先后有37位党代表畅谈身边变化、共话美好未来。奋斗,是自始至终贯穿的主线。
“只要踏踏实实去干,把工作当事业干,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带动更多的人立足岗位、创新创效,为我们国家科技的自立自强贡献我们工人的力量。”
铿锵有力的话语,在人民大会堂内久久回荡;自信昂扬的风貌,激荡着催人奋进的力量。
新华社记者 潘洁 刘奕湛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