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新增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工程攻坚纪实

28.10.2015  16:00

太钢新增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工程攻坚纪实

国庆长假过后,太原地区气温骤降、寒气逼人,提醒着人们:冬天就要来了。如同每年的这个时节,新一个供暖季即将拉开大幕。

太钢,这座城市中的钢厂,承担城市集中供热任务已有十多年时间。本世纪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技术改造,不仅使太钢工艺技术装备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还大大提升了企业节能环保水平,一大批节能减排新技术得到推广利用,余能余热也不再是令人可惜的废弃物,转而通过一个又一个技术升级项目的实施,成为冬季集中供热的宝贵资源。伴随着太原市大力推行集中供热,从面向职工宿舍区供暖起步,到向太原市城北地区集中供热,太钢承担的供热面积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太原市主要的供暖热源地之一。

众所周知,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可替代城市大量的燃煤小锅炉,降低燃煤使用,减少大气污染,有效改善省城环境质量。近年来,太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优势,不断提高回收工业生产余能余热水平,助力省城冬季供暖实现无煤化。截至去年,太钢为城市提供集中供热面积已经达到1750万平方米。

为加快集中供热进程,为城市提供更多的清洁热源,进一步改善省城大气环境质量,今年,太原市委、市政府要求太钢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再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对于太钢来说,这一新的目标任务,既包含着太原市委、市政府和省城居民对太钢的信任和期许,也是太钢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

与即将到来的冬天相比,太钢更早地进入了行业的“严冬”。眼下,太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生产经营困难重重。更大的问题是,作为承担集中供热主力角色的两台300MW发电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正进入关键阶段,确保项目如期推进、实现安全稳定保供难度很大。如何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保质保量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考验着太钢人的担当与智慧。

集中供热是重中之重的民生工程。履行社会责任,使命光荣而重大,需要实打实的投入和艰苦的工作。太钢人决心开动脑筋、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兑现承诺。

围绕新增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的目标任务,太钢立即着手方案的设计。作为方案设计单位的工程技术公司首当其冲,承担起了扩大供暖面积技术攻关的主攻任务。

方案设计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保证供热安全、质量和供热能力的前提下,实现投入的最优最省。攻关团队确定了“三个最大限度”的工作思路,即: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设施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对厂区绿化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不影响日常生产。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设计方案几度易稿。其间,设计人员优化工艺方案,精选管道走向,测算现有结构能力,利用站房周围现有电气设施,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反反复复在科学优化设计方案上下功夫,力求节约项目的每一分钱。设计精细到每件结构件的反复核算,每一个阀门、每一个电气控制元件的选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过攻关团队集思广益,团结协作,一个完全可以满足工程要求的最优化实施方案形成了——与最初计划的方案相比,预算投资降低了六成还多。

七分准备三分干”。在走访能源环保部和能源动力总厂的过程中,记者处处感受到这一理念在集中供热工程上充分而生动的体现。

在公司统一指挥下,业务部门发挥协调职能,相关单位加紧动手实施。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能源动力总厂除一把手统筹指挥协调外,还派出两名副厂长和两个事业部的人员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厂里还发动职工深入相关区域,寻找可再利用的管道、阀门、电器元件、仪表等,开展全员修旧利废活动,让废旧设备物资的价值最大化。半个月下来,各种口径的管道、阀门,各种高压电气柜、低压配电柜,还有电缆线、仪表……他们几乎找遍了所有“家当”。据不完全统计,仅利旧这一项,就省下了大量费用。

10月13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深挖作业。原来,这一段管道要从地下横穿铁路通过。施工技术人员介绍说,这在工程上称作“埋地”作业,这样设计施工作业,既不影响正常生产,还能节约一大笔资金,可谓一举两得。“目前找到的管道、阀门、电器元件正在进行修、配、改,等土建一完工,这些设备就可立即安装,保证工程能在规定时间顺利完成。”项目实施团队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千方百计挖潜力,全力以赴保供暖,正在成为新增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工程战线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我们期待着他们用巨大的担当和付出为城市送去温暖,也为正在奋力前行的太钢人送去信心和力量。有了这种信念和力量,太钢就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宋维东 陈涛)

后记<<<

眼下,新增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干部职工以厂为家的敬业与忠诚,看到了干部职工在大事难事上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和“困难时期依然能办大事”的坚定信念。我们相信,只要公司上下想公司之所想、急公司之所急,以主人翁的态度,千方百计做好本职工作,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