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残腿走过14万公里 乡亲们称他是“乡村120”

06.11.2015  09:14

陈向增(左)在为乡亲看病

为了守护村民的健康,他拖着残疾的病腿风雨无阻出诊访病,走过的路程达14万公里;

为了给病人节省开销,他开药看病处处“精打细算”,甘当一名清贫的乡村医生。

他,就是陈向增,家住原平市西镇乡阳房村,是一名小儿麻痹后遗症残疾人。从医40年,他从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医师到主治医师,一路走来执着扎根农村,默默守护着村民的健康,被大家称为“乡村120”。

现在,“乡村120”陈向增现在正参加“最美忻州人”评选活动。

从赤脚医生到主治医师

10月30日下午,原平市西镇乡阳房卫生室小院内一片宁静。屋内,陈向增的妻子陈美凤正守候着病床上两名输液病人。陈美凤说:“老陈刚刚出去。这几天病人多,地里落下点农活咋也收不了尾,趁这会儿病人少,他下地里了。

又有村民前来看病,闻讯的陈向增骑电动车赶了回来。“又来病人了?我才刚出去不到半小时。”陈向增进屋,马上换上白大褂诊治病人。“陈大夫,你看我这脸烧得红红的,又头晕恶心,这是咋啦?”一番望、闻、问、切后,陈向增拿出了血压计给来者测血压,“高压140,低压100,跟我考虑的一样,血压有些偏高,不要紧,吃点降压药调理一下就好。

村民放心地走了,陈向增才与记者打开话匣子。“我出生于1958年12月,家中一姐一妹,我算是‘独子’,可惜3岁时发高烧20多天,成了一名小儿麻痹后遗症残疾人。”陈向增因此立志要成为医生治病救人。1975年高中毕业后,陈向增响应号召返回家乡阳房村,选择当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的名词,指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当时我们卫生所连我3个人,我利用在校期间学过的一些医学技能,负责打针和收钱。”毛头小伙当医生,腿又残疾,有村民怀疑陈向增干不了也干不久。没想到,陈向增的倔强劲儿上来了,他一边向前辈学习,一边找来教材刻苦钻研,同时在工作中加强了实践。一来二去,大家慢慢认可了这个“小医生”。

陈向增说:“以前没发过证,1979年县卫生局开始颁发‘赤脚医生合格证’,我就去原平考试,领到了合格证。”陈向增成为合格赤脚医生当年,所里老医生调走,20岁出头的陈向增挑起了村卫生所的担子。经培训,1981年他考取了乡村医生证(西医),其称谓也从赤脚医生变为乡村医生。此后陈向增更加努力学习医学,在1991年获得了医师技术职称,1999年获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

全天候满足村民的诊治需求

晚上7时许,前来陈向增家诊治或取药的村民有增无减,没有上下班区分的陈向增夫妇早已习惯。陈向增说:“村里人有个习惯,白天总是扛着病劳作,晚上回来才有时间看病治疗,所以我们会全天候满足村民的诊治需求”。前来就诊的村民李向生说:“向增牛着呢,这么多年下来,过手的危、急、重病人数不胜数,救人性命的事多了。

陈向增还主动给病人出钱救治。去年腊月廿九,村民杨宫平因挂灯笼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当时其家中无人,他自己爬回去躺在了床上,以为躺一躺就会没事,孰料病情越来越严重,逐渐出现了头晕呕吐等症状。这一情况被前往其家中的胞兄发现,马上告知了陈向增。“我跑到病人家中一看,感觉情况比较严重,病人不是单纯的摔伤,疑似颅脑骨折,为此我果断决定送病人到城内大医院急救。”陈向增当即拨打了120,并随同病人前往医院。由于当日病人妻子儿女在外地,病人住院的钱不便宜,陈向增毅然拿出了2000元垫付,并在医院一直守候到病人脱险。第二天回到家中,已是大年三十,鞭炮声声了。

出诊行程达14万公里

早上出诊,上午坐诊,下午慢性病随访,晚上接待归村的病人,这几乎成了陈向增行医40年来雷打不动的“轨迹”。有人给陈向增粗略做了统计,阳房村面积约1平方公里,其每天要在村里来来回回转上好几个圈子,如果按一天行走10公里计数,一年起码要行走3600公里;按40年算,其出诊访病走过的路程达14万多公里。妻子陈美凤心疼地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了,他拖着自己的残腿出诊,不知摔了多少跤,自行车也骑坏了四五个,2009年闺女给买了个电动车,现在又快蹬烂了。

工作如此辛苦,收入怎样?陈向增说:“说出来不怕你笑话,现在卫生室有3名工作人员,主要经费来源就是每年公共卫生服务费4800元和零利润售药补贴5000元,这些费用我能分得4000多元,再加上适当收取的诊疗费,全年收入也不到10000元。”陈向增有一个习惯,他总是为病人“精打细算”,能开便宜的药就不开贵药,能不收的钱决不收。

曾经有人看中了陈向增的医术和医德,想让他去温州一家敬老院工作,月薪8000元。对于这个一月工资足以顶他一年收入的工作,他也动过心,但最后还是拒绝了。“细想想,村民也是我的家人、我的亲人,这么多年啦,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陈向增对记者说。记者 郭小强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