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31日晚,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播出了《红枣去核记》,讲述了一位农民发明家的发明故事。和往常稍有不同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我市临县丛罗峪镇大王家塔村的村民们发现这次节目的主人公怎么看着那么眼熟。“那不是咱村的侯贵吗?”看着熟悉的场景,有人忍不住叫了出来。的确,《红枣去核记》讲述的正是我市农民发明家王侯贵的故事。
王侯贵出生于临县丛罗峪镇大王家塔村。由于世代与红枣打交道,王侯贵自小就对这个又红又圆的果实非常熟悉,也亲眼见证了由于传统手工去核工效低下,制约着红枣产业的发展壮大。
研发路上没有坦途。当初萌发研发“红枣去核机”的想法时,王侯贵自己也忐忑了好久。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母亲早逝,父亲一手拉扯他们兄妹五人,王侯贵虽然排行老四,但也深知父亲的不易,小学二年级就辍学回家帮助父亲打理家务。知识的欠缺,加上此前他只从事过油漆工作,对于机械设备的研发,他完全可以说是一个“门外汉”。
起初,王侯贵认为研发一个设备会很容易,可没过多久,他投入的两万多元就所剩无几,而研发进度却进展甚微。“小学没毕业、资金严重匮乏、机械原理不是内行,这些问题一度困扰着我,甚至无数次动过‘放弃’的念头,但让我回去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我又心有不甘。”王侯贵回忆道。
研发需要资金,生活也没钱不行,孩子们上学也需要花钱,但没有经济来源,让作为一家之主的王侯贵开始困惑:自己的研发之路还能走多远?“村里同龄人的‘风光’刺痛着我的心,但老婆孩子的理解支持鼓励着我,成为我必须坚持下去的原动力,相信坚持一定会成功。”王侯贵向记者回忆说。十多年的研发路上,王侯贵遭遇了热心于此事业的亲戚、朋友一次次资金的注入,又一次次的退出,他也一次次的陷入困境,又重新发现希望。为让项目尽快转化,他倾尽所有,把老父亲分配给他的一孔窑洞转让给他哥,自己一家人租人家的房子住。这样的经历,锻造了他更加坚强的性格,也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百转千回,他的研发开始露出了“曙光”。2003年,他申报了两项专利,2012年又申报了七项专利。但是,由于资金严重短缺,这些一时还转变不成生产力。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十多年的艰难坚持之后,2014年秋天,王侯贵终于有四台合格产品进入红枣加工企业车间。经过大量的实验,各参数达到了理想的适配条件,他所研发的“红枣去核机”可完全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其商业价值不言而喻。“他的这个发明不仅对临县这个全国著名的红枣产区的深加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全国红枣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助推剂。”临县红枣产业局局长秦聪明这样评价他的发明。
在央视科教频道《我爱发明》节目中“亮相”之后,《发明梦工厂》也找上门来,对他再次做了专访报道。之后山西电视台、吕梁电视台等各级媒体也纷至沓来,对他的传奇事迹给予报道。山西省农机局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及时联系王侯贵,对他的“红枣去核机”做了农机鉴定,并将其纳入山西省农机补贴目录。王侯贵的研发之路终于迈上了“坦途”。
附件下载:
责任编辑:lls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