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寸国土都美丽

10.12.2018  08:52

  “明年的用地指标能否向山西倾斜?

  “山西在转型,用地指标急需保障……

   恳请的口吻,急切的语气。打电话的是我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周建春。他不停地向自然资源部领导争取着。

  放下电话,周建春告诉规划处处长:“晓华,赶紧整理一下‘十二五’以来山西的用地情况,还有我们清查批而未供和违法占地的结果,我要向部里汇报我们的情况,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12月6日,调研的路上周建春不停地安排着工作。

  “转型综改,地等项目”,是周建春立下的军令状。这要从2017年说起——

  2017年9月1日,《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印发。就在这个月,周建春从原国土资源部来到山西,走马上任。第一周,周建春在省里开了6天的会,核心内容是要千方百计保证转型项目用地和先进产能释放。

  “我有很大的压力。”这是周建春的切身体会。担起重任,他的工作模式变成了白天开会、调研、批文,晚上询问、落实、总结,至今如此。在省自然资源厅,很多人的微信、邮箱都能看到周建春在深夜、凌晨的回复、留言。在同事的眼里,他总是步履匆匆、精力旺盛。

  2017年10月开始,围绕“项目用地”和“先进产能释放”的攻坚战打响。从太行山脚下到吕梁山巅,从黄河岸边到雁门关外,周建春的脚步只为找寻解决方案。

  在三代半导体技术产业聚集区的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园,周建春一边扒开一人高的蒿草,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向工地深处走去。

  “地基工程还得干多久,过年什么时候能回家?”在施工点上,周建春与工人师傅聊起来。

  “明年开春前地下工程完工,今年过年要加班干。”正在紧张勘测的李满刚回答到。

  “河西90亩地,十几年前就在束缚企业发展了,我们有劲儿没处使。现在有了地,必须加紧施工,抓紧投产,机遇期就这几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副所长贺智眼神里都是欣喜。

  “企业一期用地效益、定额指标和投资强度等审查通过后,我们要尽快落实二期供地。”周建春嘱咐一起参与调研的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土地管理局局长鲍宏波。

  在山西原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厂区,在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潇河产业园区一号厂房前……周建春提到最多的是节约集约用地,询问最多的是企业用地还有什么困难。地等项目,2018年综改示范区已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41宗,总面积4284亩。

  土地总量的不可增加性决定了“占补平衡”的必然性。但是,对于丘陵、坡地、旱地占多数的山西来讲,这是又一个瓶颈。周建春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空间优化和治理提升到为文化、政治、社会、经济和生态“五位一体”服务的高度,让新需求有新的时空秩序支撑。于是,将占补平衡与地质灾害治理、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联系起来,政策措施率先在岢岚、泽州、长子、繁峙等地落地。当成效有目共睹的时候,三晋大地掀起了以土地整治为抓手统领多项工作的热潮。截至目前,已为全省保障各类开发区用地233万余亩。

  在周建春的肩头,还有另一个重任——理顺先进产能手续,加快推进能源革命。

  位于长治沁水郑庄镇的东大煤矿,是晋煤集团实施亿吨基地战略的核心支撑项目,从2003年矿区范围批复到2017年,由于所需资料庞杂、审批环节繁复,再加上政策变化,一直没有取得采矿权证。程序繁杂,不仅是“东大”一家遇到的问题。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省自然资源厅启动了针对审批难的改革。通过减少审批层级、压缩审批时限、完善制度设置,东大煤矿在审批制度改革后第一个拿到了采矿权证。省自然资源厅行政审批处处长靳陆晨说,“整个过程用了40天。”今年9月9日,东大煤矿全面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可投入试生产。这一天,东大煤矿足足等了14年。

  “一矿一策”,难!但是,有效!省自然资源厅煤炭处处长索万和告诉记者,“目前,全省26座先进产能矿因‘一矿一策’的推动,手续办理已全部走上正轨。

  “生态优先,我们必须将保护生态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周建春观点鲜明。为依法依规解决自然保护地内的矿业权合理退出问题,全省全面排查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破坏自然资源等行为。排查结果是,矿业权与自然保护区、泉域保护区重叠,全省多个矿存在这个问题。接下来,与林业、水利等部门一 一对接,建立了6部门联审联批审核制度。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自然保护区和泉域重点保护区内矿业权退出处置工作的通知》,310宗省市县发证的矿业权全部退出了两类保护区。

  在煤炭生产领域,私挖滥采等行为必须取缔。“有力保障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维护稳定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严格执法。”这是周建春的决心。一年多来,一场接一场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和废弃矿井的整治行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

  科学谋划,主动服务,让每一片国土更美丽,让我们的空间更美好,这是周建春的坚守和初心。


本报记者 张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