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11日 爱鸟周来了! 保护鸟类资源,让我们携手同行

08.04.2018  10:23

 

      鸟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亲密的朋友。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对所食猎物有密度制约作用。此外,鸟类担负着种子及营养物的输送,参与系统内能量流动和无机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但是鸟类的生存现状却并不乐观。为了防止野外鸟种的灭绝,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世界保护益鸟公约》规定:每年的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
世界上很多国家政府为了普及爱鸟知识和提高人民对护鸟的认识,根据本国的季节气候规定了爱鸟日、爱鸟节或爱鸟周、爱鸟月。
      爱鸟周

 


      1981年,国务院批转了林业、环保等8个部门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鸟周活动的请示,并确定选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为爱鸟周,在此期间,各省、市、自治区要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各省市选定的爱鸟周时间也不尽相同。
        每年的4月5日~11日是山西省法定的“爱鸟周”。从1983年开始,我省已连续举办了36届形式多样的“爱鸟周”宣传活动。为进一步扩大“爱鸟周”活动影响,引导公众关注鸟类资源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全省各地将举办第37届“爱鸟周”活动,省林业厅将于4月9日在榆次区与晋中市政府共同隆重举行2018年“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
      早在1981年3月,中日两国为了保护迁徙于两国之间的候鸟,签订了《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协定》。
      9月14日,林业部等8部门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请示》。其中“建议在每年的四月至五月初(具体时间由省、市、自治区规定),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
      9月25日,国务院批转了该请示的通知。
      1992年,国务院批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明确将“爱鸟周”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我们如何去爱鸟
      1遵守规范去拍鸟
      1鸟类的利益高于摄影
      鸟类的利益高于摄影!这是野生鸟类摄影师必须时刻牢记的。当你的摄影需求会导致鸟受伤、弃巢、影响育雏等情形时,应立刻终止摄影。
      2让鸟自然接近你

 


      3在合理范围内拍摄

 


      2做好“护鸟飞”
      1注重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


      2成立志愿者委员会 发挥“野保”志愿者力量
      3让爱鸟成为习惯
      与其他野生动物相比,鸟类是人们较为常见的“动物朋友”。因此,懂得与鸟类相处的正确方式,让爱鸟护鸟成为一种习惯,或许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意识的事情。
      让我们一起走近飞鸟,
      欣赏它的灵动与优雅,
      呵护它的羽翼与家园。
      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山西省省鸟。识别要点:全身呈浓褐色,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体长100cm左右。主要栖息地: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主要分布:于我省吕梁山、关帝山、黑茶山、管涔山等林区。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秋沙鸭,在山西属过境鸟,比较罕见。识别要点:全长约420毫米,雄鸟体羽以黑白色为主。眼周、枕部、背黑色,腰和尾灰色。两翅灰黑色。以鱼类、无脊椎动物和少量植物性食物为食。主要栖息地:河流、湖泊附近,筑巢于绝壁或洞穴中。主要分布:冬季在黄河、汾河等地越冬。

 


      大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世界不足3万只。识别要点:虹膜黄色,喙偏黄色。头、前颈灰色,后颈上体棕色,具黑色横斑,下体灰白色。体长1000cm左右。习性: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和半荒漠地区,也出现于河流湿地沿岸。主要分布:冬季在运城黄河、盐湖等地越冬。

 


        大天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识别要点:虹膜褐色,喙黑色,基部黄色往前延伸超过鼻孔。通体白色,颈长而弯曲。习性:栖息于水草或芦苇丰富的开阔水域。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偶尔吃软体动物和昆虫及小鱼。常以家庭为单位活动。主要分布:冬季在运城地区越冬,迁移季在全省各大水域湖泊停留。

 


      大红鹳(火烈鸟),分布于南美、非洲,在中国有大红鹳的零星记录,在我省只有一处分布,十分罕见。识别要点:体长130cm左右。虹膜近白色,倒钩状粗大的喙粉红而端黑色。体羽白色,翅上覆羽沾粉红色,飞羽黑色。颈、腿甚细长,脚粉红色,具蹼。习性:栖息于盐水湖泊、沼泽等潜水地带,觅食时将头伸入水中来回摆头扫动滤食。主要分布:我省只在运城盐湖地区有一个8只的种群。

 

 


      红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识别要点:虹膜褐色,喙灰色而端黑色,腊膜黄色,雄鸟背部具黑色斑点,翼上覆羽无灰色,下体纵纹较多。脚黄色。习性:飞翔时两翅快速地煽动,能在空中“悬停”,偶尔进行短暂的滑翔。主要分布:在我省属留鸟,分布于全省。

 


      棕背伯劳,小型猛禽。识别要点:虹膜褐色,喙黑色。额、头顶至后颈黑色或灰色,喉白色,背棕红色,两翅黑色具白色翼斑,下体沾棕色。尾长、黑色。脚黑色。习性: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的次生阔叶林和混交林。领域性强,尾常向两边不停地摆动。性凶猛,嘴、爪均强健有力,喙的咬合力较大,善于捕食昆虫、鸟类、鼠类及其他动物,甚至能袭击或击杀比它自己还大的鸟,体型较小的鹰常被它追逐。平时常栖止于芦苇梢处,东瞻西望,一见地上有食物,就直下捕杀。亦能在空中捕食飞行的昆虫和小鸟。主要分布:多分布于我省晋南地区。

 


      中华秋沙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识别要点:虹膜褐色,喙鲜红色。雄鸟头黑色具绿色金属光泽,冠羽长,背黑色,胸及下体白色,体侧具明显黑色鳞状斑纹。脚橘黄色。习性:越冬于开阔的淡水水域。成对或以家庭为群。主要分布:在我省属冬候鸟,近几年在汾河太原段和运城部分水域有观测记录,十分罕见。有“鸟类中的大熊猫”之称。

 


      玉带海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识别要点:体长80cm左右,翅展2200cm左右。虹膜黄色,喙及腊膜灰色。头、颈具披针状羽毛,头、前颈污白色,头顶至后颈棕色。上体黑褐色,下体棕褐色,尾羽具白色宽带。脚黄白色或灰色。习性:捕食鱼类,及其他陆生小型脊椎动物。主要分布:在我省属旅鸟,十分罕见。

 


      雀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识别要点:虹膜鲜黄色,喙角质色,端黑色。面颊棕红色,下体灰白色具红褐色或褐色横纹。脚黄色。习性: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喜在高山幼树筑巢。主要分布:在我省属旅鸟,广泛分布与我省各地,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