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读的家长是孩子的榜样

21.09.2017  16:33

  家长自己为什么不做个读书人呢?不要总是推托工作忙,不要总是说家务重,一个爱读书的人根本不会给自己的懈怠找理由;也不要装,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你骗不了他。你把他送到“课外阅读兴趣班”,自己坐在马路牙子上玩手机,蠢不蠢?

我少年时听闻各种家训故事,有些值得怀疑。例如,背不出书要打手心,手心打肿了,吃饭时手抖得捧不住饭碗;贪玩要罚跪,跪着读书,直到掌灯,站也站不起来了。师长如何警惕孩童顽劣,教育如何之严苛,听多了,也就不信。不感兴趣的事,刻苦也没什么用,哪个孩子不会敷衍?各种利诱法,“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也很可疑,“黄金屋”简直像是诱人赌博,千钟粟或许只能养饭桶。真正的读书世家,哪里是靠板子打出来、骗出来的?宋濂说“乃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读书求知,就在于那个“乐”。

现时到处搞阅读推广活动,特别是中小学校,常常热火朝天造气氛,实效如何不得而知。教育学生读书是学校的正事,弄到要“强调阅读”“狠抓阅读”,要搞“阅读节”,这就不太正常。阅读是学生每天的生活内容,课堂如能正常教读书,课外能自由阅读,有所积累,成为常态,形成风气,才是正途。少年缺乏或丧失阅读兴趣,责任当然在老师和家长。教师自身的阅读意识如何,是不是一个读书人,对学生影响很大。这个问题,教育界已经开始重视了,在此不论。现在的关键是家长有没有阅读习惯,是否了解阅读的意义,家庭有没有阅读传统。

二三十年前,一些城市家庭受“重理轻文”陈腐观念影响,对子女的阅读进行干扰。也有些家长把“阅读”误解为文科的任务,不但反对子女阅读文学作品,也反对课外阅读。此后应试教育盛行,过于功利的唯分数至上的学习观念,严重干扰教育,发展到家长反对子女阅读任何与考试无关的“课外书”。久而久之,物极必反,于是有的学校不得不搞“读书节”了。

家长有什么样的文化教养,对阅读也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我当教师多年,见过各种不读书不学习却自以为是的家长,你根本不敢相信他受过教育,也能拿出文凭。他们或者喝酒成瘾打牌成瘾,终日无所事事,和教师谈话时也心不在焉地玩手机。这样的家长,无论怎样逼孩子读书,也不会有用。更有个别家长,虽然文化不高,没读过什么书,也照样有“黄金屋”“千钟粟”,这简直就是“读书无用论”的样板了。现今社会,确有些文化素养不高的人以我们不     熟悉的方式获取了巨额财富及社会地位,这对学校教育或许是一种干扰,可能给他们的子女以错误的启示,即不读书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回忆上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家庭没有电话,班主任每学期的家访,常常是碰运气,我不止一次地遇上这样的情景:门开了,在那不大的旧式蜗居里,孩子占着写字台做作业,小客厅里,父母合用一小桌,也在看书;全家看到老师来访,喜不自禁。每想起那些事,我总感到教育的美好。当年那些受父母影响的学生,现在也做家长了,我听他们说起星期天带孩子去图书馆,逛书店,去博物馆,看美展,就觉得那未必是我教的,是“家风”使然。每见到家长埋怨子女不爱学习,不爱阅读,我便会询问他们个人的阅读情况,因为我觉得无论学校如何重视教育,不如家里有个现成的“样子”。子女不要锦衣玉食,不要你成天宣讲励志,家长是个读书人,家庭有书香,有格调,境界不一般,他们也就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家长自己为什么不做个读书人呢?不要总是推托工作忙,不要总是说家务重,一个爱读书的人根本不会给自己的懈怠找理由;也不要装,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你骗不了他。你把他送到“课外阅读兴趣班”,自己坐在马路牙子上玩手机,蠢不蠢?

友人家中有书盈屋,并源源不断地买新书,他的孩子从小学起,动辄在他的屋里乱翻书,见什么看什么;翻到有趣的,废寝忘食,逐渐地也有所积累,敢和他坐而论道。有了好习惯,读书有高度,有了些境界,眼睛不再紧盯考试成绩,对付小学中学的那点内容,往往也就游刃有余。我每遇上读书多的学生,总会想象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