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 图文、VR、 直播点赞三晋非遗

25.09.2017  07:24

  9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文化部指导,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黄河新闻网承办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圆满结束。从9月18日启动以来,7天时间,来自全国52家网络媒体的70余名采编人员分赴太原、晋中、大同,亲身感受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通过原创图文、VR视频、全程直播等多种方式,共发表300余篇稿件,全方位呈现山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灵剪纸、平遥推光漆器、药膳八珍汤……“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活动期间,本报记者与70余名全国网络媒体记者同行,同样折服于山西非遗的魅力,也记下了媒体同行对山西的热评和点赞。

   广灵剪纸

  传承3000多年历史融入现代制作工艺

  时间:9月22日—23日

  地点:大同

  参访项目:大同铜器制作技艺、广灵剪纸、浑源凉粉制作技艺、雁北耍孩儿

  在北方,每逢过年或是喜庆的日子,人们都有贴对联、贴窗花的习俗。9月23日下午,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采访团参访广灵县传统剪纸。走进展览大厅,四周陈列着或大或小的剪纸作品,大厅中央,工作人员正在展示剪纸刻、染工序,一股清新的酒精味弥漫四周。

  “剪纸分为四种风格,原生态剪纸、传统剪纸、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广灵剪纸创始家族第五代传人张栋说,最早的原生态剪纸就是每逢过年、结婚时,用红色纸剪出的窗花,也是历史上最早的剪纸。后来根据市场需求,剪纸慢慢演变成“”,又由单色衍生为彩色。

  张栋介绍,目前广灵剪纸都是刀“”出来的,而最早的广灵剪纸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周成王把桐叶剪成“”形赠与弟弟叔虞,并封他为唐王。这个桐叶“”就是最早出现在三晋大地上的剪纸作品,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演示区工作台上,工作人员手旁放着一排长短不一、各种类型的刻刀,大约两三分钟,老虎背上的细小纹路便清晰可见。一个剪纸成品要经过图样设计、湿、踩、晾、晒、刻、染、包装、装帧等38道工序,是一种现代机器生产无法取代的纯手工工艺。

  “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可没那么容易,中间需要镂空的空间很小,刀头沿画线向下,用力太猛会损害刀头,用力太轻下面的纸无法穿透,还得用巧劲,可不是练一两天就能上手。”人民网论坛编辑李一丹体验后说。

  为了使传统工艺能迎合时代发展,广灵剪纸传承人不断创新思路。“如今,绝大多数剪纸的绘画是由电脑操作完成,再用线条勾画出来,染色处会采用多层上色,最终形成渐变色。装裱后的剪纸既是一幅工笔画又是一幅水墨画。”张栋说,在染色方面,颜料里配用酒精,可以提高渗透性,一次染六七张纸。采用新工艺的剪纸颜色可以保持5年左右,油墨剪纸可以达到20年不变色。

  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先后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记者感言

  中国网李汀:一路走来,感觉山西除了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更让人震撼的是她的文化底蕴。其实,现代化的城市应该不光有钢筋混凝土建造的高楼大厦,最根本的是要有她的灵魂,而山西千年历史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为山西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南网乐诚弘韵:此次来山西感觉一样也不一样。不一样是看不到煤了,不像到了煤都;一样的是之前知道的历史、文化在这里都亲眼看到,而且保护得都非常好。其中,广灵剪纸传统技艺不仅保留了下来,还融入了许多现代技术和审美,简直太美了。

   平遥推光漆器工艺独特传承工匠精神

  时间:9月19日—21日

  地点:晋中

  参访项目:冠云牌平遥牛肉传统生产工艺、平遥推光漆艺文化产业创意园、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

  9月19日下午,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采访团走进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亲眼目睹始于唐开元年、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的推光漆器。

  在上古时代,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着漆树,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很早就学会提炼漆树的汁液髹饰木制或皮制器皿。平遥推光漆器以特有的自然生漆和人工手掌推光的独特工艺著称于世,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

  推光漆器见证了大多数手艺人的成长,而这些手艺人在传承这门技艺的同时,还不断融入新元素,使推光漆器这项技艺走入更多人的视野。“从小我就比较喜欢画画,所以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现在的工作,至今已经15年了。”34岁的王剑凯说,做他们这行是需要热情的,掌握这些传统的文化和技艺,是需要用时间去打磨的。

  “平遥推光漆器的制作工艺分为木胎、灰胎、漆工、画工、推光等,其中,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光漆器第三代传承人张刚说,用手掌推磨出光是制作推光漆器最重要的一步。先用细砂纸把漆面打磨光滑,接下来用优质橙木烧制的木炭块细细蘸水打磨,增加漆面的黑度,再用头发蘸油打磨,最后用手掌沾上砖灰推光,达到光亮如镜的效果。

  张刚介绍,“堆鼓罩漆”“描金彩绘”“镶嵌”“擦色”是平遥推光漆器最具特色的工艺风格,平遥推光漆器所用的漆,不仅具有化工漆所具有的防潮、防腐等功能,还具有耐高温、耐磨损、耐强酸强碱、手感温润、天然无毒、绿色环保等独特的优点。2006年,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一件推光漆器都包含着无数手艺人的辛勤付出,仅刷漆这一项,就得7到10次。”王剑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也将会在作品中不断融入新技术、新理念,让推光漆器始终迎合时代的发展,但始终秉承的工匠精神是不变的。

   ○记者感言

  人民网李建月:这次山西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非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平遥牛肉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传统的工艺、非遗的品牌价值加上已经现代化的批量生产,不但“非遗”项目的核心技艺和原本的文化蕴涵得到完整保护,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中国吉林网高鹏:在推光漆器博物馆内看到非常多的艺术精品,当了解推光漆器制作工序时,我感到非常震撼,被大师们的不怕工艺繁琐、只为力求精品的精神所感染,这正是我们推崇的大国工匠精神的传承。

   头脑一碗八珍汤有文化传承还有养生功效

  时间:9月18日

  地点:太原

  参访非遗项目:东湖醋园老陈醋酿制技艺、药膳八珍汤、傅山拳法、传统面食制作技艺

  提及山西美食,除了耳熟能详的各类面食外,头脑,也就是八珍汤,是很多太原人在冬季选择的美味早餐。至今,这里仍保留着“三更起五时熟打着灯笼喝头脑”这样的习俗。

  9月18日下午,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采访团参访健身、养生两不误的中华傅山园。其中,“八珍汤制作技艺”吸引了众人眼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李春生现场为记者们一一解惑。

  “八珍汤就是我们常说的头脑,主要采用黄芪、良姜、长山药、莲藕、肥羊肉、黄酒、煨面、腌韭菜等8种原料,所以叫八珍汤。辅料有酒糟、浮油、花椒、葱、蒜等。”李春生说,在熬制头脑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李春生向记者们介绍,在采访团来之前,他和徒弟已将羊肉切块下锅慢炖了两三个小时,但这个时间还不够,一般情况下会用小火炖4个小时,然后焖20分钟,这样的羊肉味才会更浓,口感更好。

  在制作面糊时,作为传承人的李春生只要一伸手就知道面糊的黏稠程度。“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已经蒸熟的面粉,这个必须用凉水搅拌,搅拌是否均匀、黏稠程度、有无面疙瘩,全靠师傅们的技艺。”李春生一边介绍一边搅拌面粉,面糊的黏稠度直接影响“头脑”的口感,而黏稠度没有标准,全凭个人手感。

  随后,李春生将搅拌均匀的面糊过筛,再慢慢勾兑到煮开的羊肉汤锅中,依次加入其他食材。当羊肉汤与面糊混合后煮沸,一锅集美味与养生的“头脑”出锅。

  相传八珍汤是明末名士傅山为治母病而研制发明的,八珍汤具有养生健体的功效,在太原地区已经传承了380多年,是太原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名吃。目前,八珍汤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太原,八珍汤是人们食用的一道美味早餐,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传承等方面的困境。”李春生说,他很希望更多的人学习、传承这门烹饪技术,并将这一文化发扬光大。

  品尝现场,采访团成员吃着烧麦喝着正宗八珍汤。“特别美味,肉很绵,汤很香,想不到这一碗八珍汤还具有养生保健的功能,怪不得是太原人非常喜爱的美味佳肴。”中华英才新媒体总监范丽庆说。

   ○记者感言

  中国日报网冯紫煜:这是我第二次来山西,第一次来大概在10年前,这次来刷新了我对山西的认识,各个方面都提升了,尤其是从一个煤炭大省向文化大省的转型,每一个非遗项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川新闻网田杨:来到山西,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山西人的淳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山西的历史人文积淀比较深厚,有很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也是南北方的差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