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出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

05.05.2017  17:31

  2017年4月26日,省长楼阳生签署第250号省人民政府令,公布《山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省政府法制办向省政府审查提交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起草的《实施办法》(草案)。省人民政府第1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办法,《实施办法》全文共33条。

  一、《实施办法》明确了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职责以及用人单位责任

  工伤保险是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为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伤害的职工提供基本保障,需要安监、卫生等部门共同推进。《实施办法》一是明确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是工伤保险的主管部门,省、市、县三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管理工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二是明确公安、民政、住建、交通、卫计、煤炭、工商、安监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做好工伤保险工作。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工会组织应当依法维护工伤人员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实行监督。三是《实施办法》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采取措施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应当自参保缴费之日起30日内或者参保缴费情况变更之日起15日内,在本单位公示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名单、参保时间、缴费情况等。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第二十九条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二、《实施办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职工依法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权利

  一是扩大了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将非公经济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单位纳入制度覆盖范围。二是扩大了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明确规定了将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纳入基金支付。将原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职工的“住院伙食补助费”“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以及“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改由工伤保险基金统一支付。三是提高了工伤职工医疗期间陪护费标准。目前规定标准与实际雇用陪护人员费用差距较大。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实施办法》在第二十一条明确“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经收治的医疗机构出具证明,由用人单位派人陪护。经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同意,用人单位可以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一人的标准按月支付陪护费。

  三、《实施办法》明确了实际工作中工伤保险的两个重点问题

  一是明确了工伤认定的管辖。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发生工伤后,应向设区的市级人社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由设区的市级人社部门作出认定决定。实践中,工伤认定申请量大、个案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也较多。工伤认定周期长、质量低、市县责任不明晰等问题不利于维护职工权益。这次修订,我们明确规定工伤认定由市县两级办理,在县级行政区域参保登记的由县人社部门办理,在省和设区的市参保登记的,由设区的市人社部门办理。二是省政府已明确将省属国有重点煤矿等企业移交社会统筹管理,取消了省属国有重点煤矿和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太原煤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伤保险基金统筹由省煤炭工业行政部门办理的委托。

  《实施办法》的公布实施,将为我省工伤职工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权利提供法治保障。

  

(省政府法制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