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之花开遍山西每个角落 “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工程今年已经超额完成

28.12.2017  11:29

  “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是今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为百姓办的六件民生实事之一,体现了山西省委、山西省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情怀,对提高全民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振全省人民转型综改、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具有积极意义。从今年4月份启动以来,文化厅调动全省近200个文艺演出院团,演职人员多达80余万人次,避开农忙、寒冷的时间段,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进行演出,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时至今日,山西省晋剧院演出团团长曹万林,还记得在和顺县大窑底村演出时的场景——全村老少全都出动来看戏,不少老人一边看戏,一边感慨:“早就听说过省晋剧院,可是一直也没看过,今天终于了了这个心愿。”免费送戏下乡广泛覆盖全省所有农村地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尤其是对贫困地区及交通不便的山区重点倾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文化扶贫为统揽,山西省文化厅组织各市县文艺工作者,狠抓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与演出,取得良好效果。

  省市县三级联动 集体发力送戏下乡

  “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就演出院团来说,光人员配置以及交通、食宿,包括专业戏曲舞台的配置就是一个巨大的开销。对此,省文化厅接到任务后,积极与省财政厅对接,沟通相关事宜。与省财政厅共同下发《山西省“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2017)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和政府引导,突出为民;端正导向,确保质量;择优采购、市场运作;三级联动、共同实施四项基本原则,确定了实施主体和承接主体,规定了演出范围和受众,分解了任务,对各市各演出单位任务职责、艺术质量、采购程序、演出管理都做了严格的规定,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实现“政府购买、院团演出、农民看戏”的基本原则。

  为了把这项民生工程落实到实处,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益化,保障农村群众文化权益,表演团体在政府补贴外,不收取任何费用,不增加当地负担,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农民心坎上。该项活动由省文化厅统筹组织,由省、市、县三级文艺院团及部分民营团共同承担,形成全省三级联动的局面。任务分解为:省直7个院团演出400场,实现全省119个县区的覆盖,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市县两级文艺院团及民营院团演出9600场,完成所属市县区域演出。

  为老百姓圆梦,送戏送到心坎里

  戏曲艺术,是深受农村老百姓喜欢的艺术形式。近年来,我省曲艺市场繁荣,各大院团都创作了不少精彩的剧目,不仅叫好而且叫座。不过,这些剧目大多在省城演出,能到基层演出,甚至深入到农村的机会实在是非常渺小。所以,此次送戏下乡,不仅仅要让基层的百姓看到演出,更重要的是看到优秀的演出。

  省文化厅艺术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要求送戏下乡的剧目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坚持‘三贴近’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原则,以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我们组织专家对下乡剧目进行综合评价,共选出近百个优秀剧目纳入送戏下乡演出剧目资源库,发布送戏下乡演出剧目菜单,实现‘菜单式’‘订单式’惠民服务,变‘送戏到村口’为‘送戏到心坎’,推动送戏下乡工作良性发展。”在送戏下乡时,省文化厅和相关剧团综合考虑演出地点的文化传统和农民群众的欣赏习惯,加强针对性,演出剧(节)目应结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民需求,体现乡土特色,真正发挥出文化惠民的效果,让“送戏下乡”暖了人心。

  在今年8月,山西省京剧院开启送戏下乡模式,由该院副院长张巍带队,一行80人演出团队赴演出前线,先后在大同县、大同矿区、武乡王家峪村、长治县韩店村、朔州平鲁区演出,总共25场。演出期间,他们带着京剧院的经典剧目,也是曾经在中国京剧艺术节的献演剧目《陈廷敬》,让农村的老百姓们有机会看到高质量的精品演出。省京剧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乡演出中,百姓们总是早早来等待开场,场场演出爆满,十里八村的乡亲专程赶到这里。有位老大爷已经连续来看了好几场戏,他腿脚不方便,每天都是儿子用轮椅推着他来。”大戏送到了家门口,男女老少,岁数大的也都能看上,大伙儿别提多高兴了。

  不畏艰难,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演出

  对于山西省晋剧院的演职人员来说,“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惠民工程对他们的演职人员来说,是一场历练。从今年4月份开始至今,晋剧院三个演出团体,共计演出了231场。刷新了该院下乡演出的纪录,也让演职人员们得到了锻炼。在最艰苦的地方,演出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畏严寒酷暑,践行着文化工作者的传播使命,也让基层的老百姓尽享文化惠民成果。

  “到条件最艰苦的农村去。”省晋剧院接到任务后,主动承担了最为艰苦的工作,去左权、和顺、武乡、临县等地。“演员们下乡演出的基本标配就是自带锅灶、铺盖卷,因为你要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还要解决住宿问题。通常我们去农村演出,就是住在学校里,可是很多贫困农村连学校都废弃了,演员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自己把废弃学校收拾妥当,然后全团吃一锅饭。”这些不易,曹万林历历在目,戏曲演员能吃苦,不是一句空话,他们既能上得了国家大剧院等高端舞台,也能在田间地头肆意地开唱,“很多村子里没有舞台,要不然就是废弃的戏台,演员们照样演得有滋有味。”酷暑时节,演员们脱下厚厚的戏服,汗水滴答滴答地往下淌,人们开玩笑地说“这汗珠子,都能浇一亩地了。

  一个月演出十多场,这是晋剧院演员们下乡演出的常态,冬天就迎着风雪唱,夏天就在雨水中演,“在和顺演出,正好赶上雨季,那个老戏台多年没修过,舞台上还不停漏雨。我们都以为大家不来看演出了,没想到村民们披塑料布的,打雨伞的都来了。我们的演员们也很给力,下雨也接着演,最后村里人实在看不过了,就趴在舞台顶上搭雨布、搭棚子,现场特别融洽,特别感人。”当你带着使命把一项工作做好时,总会收到不同的感动。演出结束后,老乡们自发地送来了家里的土特产,一个饼子、一篮鸡蛋、一捧红枣,那是村民们内心深处最质朴的表达,因为他们太久没有看过戏了。

  在神池县城演出时,不仅吸引了附近村落的老老少少,就连在陕西的老百姓都来看戏,大家住在神池县城,一场不落地观看演出。“在神池演出,遇到一场倾盆大雨,演员们只好在后台休整,原以为观众都走了,可是等雨停后一看,戏台下依然是满满当当的人。”对于戏曲这一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村民们爱得深沉,爱得执著。在不少老百姓的生活里,看戏已经变成了奢侈的事情,以前赶庙会还能看上戏,但是随着村子老龄化,再加上贫困村的村民收入不富足,所以愿意来村里的剧团越来越少了,很多人已经有十多年没看过戏了。

  如今,“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工程已经超额完成,省文化厅艺术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会同财政部门对免费送戏下乡资金使用、质量效果等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督查,对演出质量、演出场次及覆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自觉接受群众和财务审计部门监督。“今后我们会继续坚持推进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持续加大文化扶贫力度,振作精神、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地把“免费送戏下乡”这一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惠及民生,这是全省80余万艺术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
新春送祝福 关怀暖人心
  万户喜迎春,三晋气象新。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