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黑臭水体治理初见成效

04.06.2018  01:52

5月28日,从市有关部门了解到,通过实施源头治理和根本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基本实现了“初见成效”的目标,全市地表水环境控制断面水环境质量逐步趋于好转,全市范围内9个国家和省考核断面,2017年均达到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

因地制宜分类整治黑臭水体

按照治污、交通、防洪、生态景观“四位一体”要求,我市对北沙河、北涧河、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5条河道实施了综合改造,共铺设污水管道86公里,污水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对城南退水渠、五号缓洪池等12处黑臭水体,则因地制宜、“一河一策”,采取铺设污水管网、建设方涵、节点改造等措施予以治理,共铺设管网60公里,建设方涵2.2公里,改造庭院管网92处;对冶峪河、风峪河、北排洪渠实施河道综合治理;结合汾河流域综合治理,对阳兴河、东干渠实施了截污纳管工程。根据道路改造,不断完善排水管网——随双塔南路改造整治了马庄沟黑臭水体,随亲贤路道路改造整治了狄村渠黑臭水体。

对路网不完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暂时无法收集处理污水的区域,市城管部门通过安装建设应急污水处理设施,结合技术性措施进行水生态修复。因汾东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正在建设中,小店南部区域污水无出路,造成北张退水渠、许坦排洪渠、太榆退水渠部分渠段还存在黑臭水体。为此,我市在这些渠段建设了4座污水应急处理站,铺设了6.5公里石墨烯光催化氧化网;因纬三路、天龙山路在建路网未形成,为避免造成重复投资,晋源区的清水河下游渠段还存在黑臭水体,我市在黑臭严重渠段建设了3座污水应急处理站,铺设石墨烯光催化氧化网0.6公里。

通过实施上述工程措施和技术性措施,全市现已完成整治非法排污口550处。

落实责任全面推行河长制

2017年底,我市实现了涵盖全市河、湖、池、渠的市、县、乡三级河长制全覆盖。目前,各级河长累计巡河7800余次,发现问题598个,已整改582个,16个问题正在整改当中。

在河渠管理方面,我市开展了两项专项行动:一是开展了“清河行动”,累计清理垃圾约27.8万立方米,清淤84万立方米。二是全面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排查专项行动,摸清排污口数量、排污总量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

根据省、市“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河湖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界确权”的工作目标,我市已制定39条河道的划界方案,开展了114条主要河(湖、池、渠)“一河一策”的编制工作,正在逐步履行报批手续,预计6月底前正式出台。

重点管控严格水环境执法

目前,全市6座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82万吨/日,出水水质为国家一级A标准。各污水处理厂处理量,较2015年处理量日均增加20万吨左右。

在加快污水处理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市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控制重点企业污染排放,对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在线监控设备运行、污水排放口整治等情况进行重点监管。严密监控现有6个远程、23个近程视频环境监控点及203套水在线设备,24小时实时监控污染源排放情况。

通过关停排污设施、限产停产、按日连续处罚、行政刑事拘留等手段,执法部门采取明查暗访、突击检查方式,严厉打击违法行为。2016年至今,累计共出动执法检查2700余人次,检查涉水企业486家次,发现查处涉水环境违法问题120余起,停产限产企业150余家。

集中整治消除畜禽养殖等污染

依照我市出台的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汾河源头至尖草坪区三给村干流河岸两侧各3公里范围、三给村以下干流河岸两侧各2公里范围为汾河流域限制养殖区域。全市划定的32个规模养殖场,除小店区一家企业由于养殖数量大仍在实施搬迁外,其余31个养殖场全部完成关停或搬迁工作。

此外,我市还展开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加快推进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模式。目前,全市共整治臭水坑、臭水池、臭水沟82处,规范生活污水乱排乱流175处,实施农村、中小学公厕卫生防治500余处。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