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预算有了“规矩”

20.09.2018  17:46

      建设一个成本50万元的门户网站,某项目单位竟然申报100万元的预算内容;购置市场价30万元的公文流转软件系统,还要计取建设单位管理费、安装费、运输费等信息化建设领域中不需要发生的费用近10万元……
  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行业特殊性,在财政预算部门、项目申报单位与服务商之间一直存在着博弈:服务商随意编制、项目单位盲目申报、财政预算部门被动买单。这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和空白地带,不仅制约着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也极易成为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的温床。
  为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标准定一个“规矩”,让规范和标准制约信息化建设项目支出预算迫在眉睫。
  9月18日上午,省财政厅与省经信委联合出台了《山西省省直部门信息化建设项目支出预算方案编制规范和预算编制标准(试行)》,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它成为了全国财政系统正式出台的第一部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标准,标志着山西省现代财政预算体制的“标准科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省财政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财政厅、省经信委等部门负责人对财政信息化项目建设支出预算标准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发布和解读。
  记者了解到,信息化建设项目支出的预算标准涉及四类群体:第一类是全省各省直行政事业单位,第二类是提供信息化服务和建设的专业公司,第三类是省财政、经信等资金业务主管部门,第四类是审计监察等监督部门。对各省直部门(单位)来说,这一标准的出台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大家的“信息化项目建设花多少钱心里没底”的问题;对信息化建设公司来说,解决了“提供信息化建设多少钱能干心里没底”的问题;从省财政、经信等资金主管部门来说,解决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财政支出绩效高不高如何评价”的问题;从审计监察等监督部门而言,解决了“信息化建设财政支出是否违规不好界定”的问题。因此,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支出标准的首次出台,在财政业务上迈出的这一小步,对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改进。
  记者采访得知,这次我省出台的《标准》从“项目预算如何编报”和“相关费用如何计取”的角度入手,按照“产品软件购置费、软件开发费、集成费、其他费用”等四大类别,分别对项目预算申报资料的文本格式、预算构成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规范。《标准》完善了项目建设方案构成,统一了软件开发计价方式,明确了信息化项目中其他费用的涵义和测算依据,解决了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报什么,怎么报”的问题,使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从“基本上拍脑袋估算”变为了“按标准科学测算”。
  “此标准将增强项目方案的专业性和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进一步规范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预算管理,推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山西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以往各部门的信息化项目预算是先有经费预算指标,然后再落实到具体项目,基本上是财政先切块分配资金,再由管理这些资金的部门将其分配到项目和各执行单位,往往存在预算编制粗放、随意、约束力较差等问题。
  《标准》出台后,我省申报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按规范要求完整地编制项目方案,便于评审和审核部门总体把控。项目方案需结合当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以及利用云数据中心进行集约建设、确保信息安全等政策要求完善顶层设计,并明确项目验收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安排,体现信息系统建设的完整性。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此次我省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有了“规矩”后,可按照标准计算得出所用资金,排除一切人为因素,更为精确、规范透明。预算编报和审核“你不用费脑筋,我不用拍脑袋”,可以更好地实现政府科学决策、效能提升和利企便民,更好地推动我省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本报记者 桑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