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成员 我省国家级保护区增至8处

08.06.2018  10:11

 

 

 

      2018年6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5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山西太宽河上榜。太宽河保护区是山西省唯一一处此次批准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此,我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增至8处。

      200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山西太宽河省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由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和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太宽河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并完成总体规划设计和综合考察报告。2017年1月,省政府正式行文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3月通过国家林业局评审,12月通过环境保护部评审。201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时多年的晋升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林业自然保护区45处,其中国家级8处、省级37处,保护区总面积约110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是我省生态系统原真性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区域内包括了全省95%的生态系统类型和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对太行山、吕梁山、雁北风沙区、沿黄湿地等重要的生态系统和区域实施了有效保护。

      山西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夏县东南部,行政区划跨夏县泗交镇和祁家河乡,森林覆盖率88.7%。保护区内拥有森林类型多样、森林面积、保存状况基本完好的栎类林,作为我国华北地区典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重要种质资源和基因库,对于整个华北地区森林经营和森林重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区内已查明的种子植物120科530属1153种,占全省种子植物的71.8%,分布有水杉、银杏、杜仲、山白树、领春木、猬实、青檀、野大豆、黄耆、黄檗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脊椎动物289种,隶属于29目74科,其中鱼纲2目4科10种,陆栖脊椎动物27目70科279种。陆栖脊椎动物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东方白鹳、黑鹳、金雕、大鸨、金钱豹、原麝6种。

      自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太宽河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2017年以来,太宽河保护区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办公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了保护区的整体面貌;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意识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区的队伍素质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职工的业务素养,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区整体工作水平和精神风貌。在申报工作的推动下,保护区启动了古树名木调查、样地样线监测、林业生态资源调查等科研项目,并成为山西省华北豹栖息地保护院士专家工作站、太宽河科研基地,旨在对保护区范围内的资源状况、野生动物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数据资料库,为保护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批建,太宽河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开启新征程,持续加大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科学普及、林业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为自然保护事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