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梦参长老访谈录

10.06.2014  19:12
五台山梦参长老访谈录 - 佛教在线
来源: www.sxfj.org
  【编者按】现龄98岁的梦参长老,是当代佛教界不可多得的老一辈法师之一,曾亲近弘一、慈舟、倓虚、虚云等多位近代佛教大德学习佛法,现常居五台山。其一生阅历之丰富,诸宗要义之精通,讲法之圆融,堪为当代学人学习之典范。11月下旬,恰逢老和尚在上海弘法,编辑组同仁有幸前往,亲聆老和尚的慈悲开示,现刊登于此,以飨有缘。

    记者:大家都非常尊敬弘一大师、慈舟法师等民国大德。请长老为我们开示一下,亲近这些大德时,最感人的事迹与德行。

  梦参长老:说到弘一法师,当时很难见到,现在更是见不到了,见到了也会生烦恼。为什么呢?他不见人,他的门总是关着。当年我请他去青岛弘法,他在青岛只呆了不到三个月,但是我为了请他,在他那里住了四个月。

  弘一法师属于清高派。他的门经常是关着的,几乎不接见人。他会出来散步,但是他告诉人家,散步时也不要去找他,不要问他问题。晚年的时候,出来讲《行愿品》,他倒是很欢喜。因为是他主动的,所以欢喜,如果别人请他,他就不一定高兴讲了。

  所以,每一个大德都是有个性的。弘一法师的鞋子,几乎穿了一生。想当年,他家是天津八大富商之一,他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的。后来留学日本的时候,他的哥哥给他30万两白银,他不到两年花完。而他晚年又是那样的苦行……

  另外,倓虚老法师像我一样,喜欢聊天,总是海阔天空地讲。而慈舟法师则较为随和,他也爱讲,但是很少有时间,他就绕佛、念经。总体来看,倓虚老法师最行方便,慈舟法师很随和,而弘一法师门总是关着,他和什么人有缘就接触什么人。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最好,为什么我们却只能生在末法时代呢?诸法因缘生,没有那个缘。人和人接触,得有个缘才行。所谓因缘所生法,缘生缘灭,这是诸佛说的。

  总之,这些大德的性格个个都不一样,和过去诸佛一样。比如释迦牟尼佛和迦叶佛、阿弥陀佛的教法,也都各不相同,教化众生的方式也不同。每一个人、每一个大德也是这样的。

  还有,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大德。我当年亲近过的大德,弘一、虚云、慈舟、倓虚,以及那时候的八指头陀,都有那个时代的特色,再往上追溯,则有憨山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的时代……不过,现在看来,每代的情况不同,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诸法因缘生,能生,则能灭。人和人说几句话,也是有因缘的。比如人们说同船渡,那是五百年的因缘。再比如,上海这么大,几千万人,你认得几个人?所以说,未成佛,先结人缘。

  又拿念佛来说,现在末法时代,有几个人能闻到佛法?又有几个人能念佛?比如到美国去弘法,他们没有佛法的善根,即使 到佛法,也不会相信。

  我们现在能生在这个末法时代,能闻到佛法,虽然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但是等到舍利弗、目犍连等成佛的时候,到时候我们参加那个法会,就不会是末法了。

  我去鸡足山,见不到迦叶尊者,我在山外,他在山里,见不到,这就是无缘。我们现在念《弥陀经》,念阿弥陀佛,就是很不容易修得来的,要珍惜。我收弟子,都是中国人,美国人不信。所以说要有缘,无缘则不行。

  记者:请长老慈悲开示地藏法门与念佛法门的关系。

  梦参长老:我们利用佛所说的法来修行,不知道自己过去生的情况,不知道心和法是否相应,那么开始的时候,诵经、打坐、参禅、念佛等等,都需要去摸索,以后就好了。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法门一门深入。但是,不要贪多。读哪一部经都行,但是要深入!就像古人讲的故事,把小耗子装在木盒里,那个只朝着一个地方啃的耗子,很快就可以出来;而那个这儿啃啃,那儿啃啃的耗子,估计永远都出不来。

  佛法有八万四千,不可能全部法门都去修,一会儿修这个,一会儿修那个。这样修的只是福德,而不能了生死。

  所以说,现在末法时代的善知识不能知道你前世的情况,需要根据你个人情况,自己摸索,然后一门深入。否则,就只是种善根而已。

  记者:您如何看待持咒与念佛的关系?

  梦参长老:持咒也好,念佛也罢,都是一种方便法门,是用来炼众生心的。就像之前讲的老太婆持咒的故事一样,为什么念对了却没有了之前的异象了呢?难道对的是错的,错的是对的?不是的。这是因为之前那位老太太虽然念错了,但是他的心是虔诚的,所以能够念出异象来。后来念错的六字真言被纠正过来,但是心却乱了,有分别心了,于是异象就消失了。所以说,不管持咒也好,念佛也好,都是佛陀因众生根机不同,因缘不同而说法,不要太执著。佛法是三藏十二部,众经平等,是持咒还是念佛都没什么关系。净土宗念佛也是持咒,阿弥陀佛,在汉语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它和咒语也没有太大区别。中国有一句老话:心诚则灵。心灵则法灵,心不灵则法灭,关键在于用心。

  记者:蕅益大师有云,“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凭持名之深浅”,请您开示,修行净土宗的行人,如何检验自己的信愿是否坚定,以及持名功夫之深浅程度?

  梦参长老:学佛要有三个条件,就是信愿行三者具足,这里头,最重要的是“信”。信是信心,相信阿弥陀佛一定能来度我,这是修行净土宗的首要前提。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往生之际示语“临行赠汝无多字,一句弥陀作大舟。”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信心具足了,就能做到不计世间色法。很多人虽然都在学佛,但往往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为什么?因为他还在留恋世间色法,他不信自己能成佛。这就是对极乐世界没有信心了。我们要是哪一天能将这句话改成“去则决定去”,要靠有信心,没有怀疑了,那么我们的信心肯定就具足了。

  记者:当代人多妄想纷飞,请长老慈悲开示,如何诵经才能得到佛法的根本利益?

  梦参长老:任何时代的人都是妄想纷飞,从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到现代社会,众生没有不是妄想纷飞的。其实,诵经、念佛都是妄想。但当我们诵经、拜佛时,心能够高度集中,那么就可以以妄止妄。比如你“打佛七”,一天下来念佛七八个小时,其中有六个小时以上都是佛号之外的妄想。再讲,念佛本身也是妄想。不过,这个妄想和我们平时的其他妄想是不一样的。妄有“背真妄”,有“顺真妄”。念佛就是随顺真如的妄,念佛、念经也是妄想。所谓“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念深则无妄,以妄止妄,当你其他的妄念止息的时候,念佛的顺真妄也就成真的。

  这个在打七和不打七的时候,就会体会得到。同样,诵经根本上也是妄,在诵经时也是以妄止妄,或者说以妄显真。明白这个道理,妄就是显真的。起心动念都是妄。

  比如,我们现在修行时,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知道念佛法门、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在庐山开设了“念佛堂”,对我们来说,那就是古时候的事情。但是,慧远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切都变了。现在庐山的东林寺都在平地,不在山里了。

  庐山其实很小。苏东坡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你站在庐山里面,怎么能够看到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同样,在妄里看妄,妄想自然就纷飞了。所以妄想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好好念佛,念佛本身就是妄,可以以妄止妄。

  我们来看真、妄是怎么回事。对众生来说,佛法的根本利益是受三皈依。入得佛门,从念佛法门来看,我们可以把一切美好的事物供养给佛。比如你们来到上海,看到上海很好,有很多美好的境界,那么就可以合掌,把你看到的供养给佛。又比如你去百货商店,看到好多美好的商品,你很喜欢,同样也可以合掌供养给佛,这是意念供养。心地供养是真的。我曾经问过有些居士,说用这些来供佛,和用香、花、灯来供佛,一样吗?或者说,哪个才是用“真”东西来供佛呢?你们可以考虑一下。其实,香、花、灯与你用来供佛的其他东西,这些都是假的,供佛关键在于心。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想意念来供养佛。

  记者:初学佛者,应如何对待以古为师?

  梦参长老:学佛要向古人学习。但是,学佛更要把握当下、现在。慧远大师的“念佛堂”现在还在吗?已经过去了。过去都是虚妄的,现在才是真实的,过去的已经过去,要把握现在,但是,现在也是假的,很快就要过去了。而现在、当下我们认为的真,其实也是假的,现在你们来我这里,我们聚在一起,但是一会儿就过去了。过去、现在、未来三心都不可得,应该这样认识。

  古人已经过去,只给我们留下了文字。不知道你们去过庐山没有,我去庐山,看到那里只剩下历史文物、遗迹遗址,原来的慧远大师和他的“念佛堂”早就没了。苏东坡又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在山里、山下看到的庐山都不同,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为什么呢?因为你山里看山,看不到;在心外看心,心外还有心吗

  以古为师,这个说法不对。“古”的标准是什么?对慧远大师来说,释迦牟尼佛是古,对我们来说,释迦牟尼佛、慧远大师都是古,我们是今。所以,古今是没有个标准的。关键在于把握现在、当下。

  我们学佛要以佛为师,佛才是我们的老师。佛虽然不住世了,但是他说过的话还在,经典还在。而僧就可以代表佛,佛法僧三宝,僧就是佛的代表。

  记者:初学佛者,应如何对待以苦为师?

  梦参长老:“以苦为师”,这句话是错误的。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求乐,不是求苦,学佛人没有苦的时候,苦是世间相,不是出世间相。四谛——苦、集、灭、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什么是道?明心。道是明心,是指心来说的。想想,你认识你自己吗?认识自己就明心了,见性了。除了佛,世间没有一个人认识自己。只有佛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性”,而非“相”。心本无生,有境则有心。

  我们世间人看到和尚吃素、没有家庭、到处行脚参访,就觉得出家人是苦。但是出家人却认为这是快乐的事情。因此,苦乐没有标准,看你自己怎么认识了。以苦为师,苦就是老师了?

  总之,学佛是为了学乐,为了断苦,为了断苦的因。以苦为师是古德警示世人的话。苦行,到山里行苦行,就可以成道吗?不是这样的。所谓苦行,是为了磨练自己,为了让自己在面临逆境的时候不被境界所转,是这个意思。四谛,苦、集、灭、道成就之后,永远就不会再受苦了。

  劝各位多读读《普贤菩萨行愿品》,所谓读诵大乘。读了之后就明白,不是吃苦才是学佛,只是要以“苦”来怖愄生死,所谓八苦交煎——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学佛就是为了断掉这些苦。而这些苦,其实都是自己招来的,你不招就没有苦。



 
太原市民宗局积极开展全国扶贫日活动
    10月18日,太原市民宗局组织全市民族宗教系统党员干部职工赴包扶村阳曲县东黄水镇马驼村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帮扶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全面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局机关及各微信平台、宣传栏等开展“10.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