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忻州市农村经济平稳运行

04.11.2015  08:57

今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三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忻州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努力化解经济总体下行压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农业结构继续优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为全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了相应贡献。

一、农业经济总量略有下降

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6.2亿元,同比下降1.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4亿元,同比下降2.1%。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总量的53.7%,仍然是前三季度全市农业经济的主体。

二、农作物播种情况及生产形势分析

(一)播种情况

今年春播期间,全市降水量比常年平均偏多2成左右,土壤墒情较好,实现如期播种,上半年全市农作物苗全苗壮,长势喜人。但进入7月份以来,全市降雨偏少,农作物遭遇严重干旱,特别是入伏以来,随着气温升高,旱情持续发展不断加重,致使全市大部分旱区农作物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对今年粮食生产造成重大影响。经初步测算,预计全市秋收粮食总产为30亿斤,比去年历史最高年的35.4亿斤减少5.4亿斤,减幅达15.3%。

(二)种植结构分析

今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略有下降,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长,同时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一些变化,谷子面积有所增加,油料作物、瓜菜类面积有所减少。

谷子种植面积增加的原因有三:一是受政策拉动,从2012年开始,种植杂粮的补贴提高到80元/亩,比种植玉米、薯类等作物每亩高出20元,再加上“杂粮振兴工程”的实施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这些都对杂粮种植面积的稳定和增加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谷子地膜覆盖机械化铺膜播种一次作业和农机农艺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些杂粮作物低产低效和机械不配套等问题,农民有了种植杂粮的积极性;三是效益驱动,去年秋冬谷子市场收购价为2.5-3元/斤,去壳谷子零售价高达5-6元/斤,加上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杂交谷子产量明显提高,收益显著,种植户从中尝到了甜头。

(三)农资价格大部分走低,农业投入稳中有增

今年农资供应呈现出“准备早、货源足、价格低”的特点。从去年冬季开始,各农资供应商就积极备货、主动促销、送货上门、优质服务,形成了“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的对农民有利的农资供应氛围。据调查,除少部分玉米种子和地膜持平或略有上涨外,大部分种子、肥料价格均有所下跌,降幅在15%左右。农资价格的走低大大刺激了农民购买和投入的积极性。

(四)生产形势分析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农业发展困难较多的一年。第一,全市粮食生产基数较高,从2007年以来粮食总产都在25亿斤以上,特别是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五年连创历史记录,今年由于干旱影响全市粮食减产约两成左右;第二,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农户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连年下降,种植业生产风险不容忽视。

三、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市前三季度期末存栏忻州市生猪存栏48.5万头,环比增长0.8%,能繁母猪4.3万头,环比下降1.4%;存栏牛14.9万头,环比增长4.6%;存栏羊350万只,环比增长1.8%;存栏家禽577.6万只,环比下降1.9%。前三季度,累计出栏生猪42.5万头,同比增长0.2%;累计出栏牛3.3万头,同比增长24.6%;累计出栏羊158.4万只,同比增长26.7%;累计出栏家禽355.3万只,同比增长6.8%;累计禽蛋产量51987.4吨,同比增长13.5%;累计牛奶产量46106.4吨,同比增长4.3%。

畜禽产品价格有升有降。生猪平均价格从1月份16.2元/公斤逐渐回落到4月份的12元/公斤,5-8月份基本稳定在13元/公斤,9月回升到14.7元/公斤,但仍然比去年同期低2%。活羊价格1月最高,为24.4元/公斤,之后逐步下降,6月16.6元/公斤为最低,7月份回升到18元/公斤,9月份回落到17.5元/公斤。鸡蛋平均价格起伏较大,从1月份最高的8.2元/公斤降到6月份最低的6元/公斤,7月份小幅回升到6.2元/公斤,8-9月稳定在8元/公斤,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抓好粮食生产

继续把国家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宣传好、落实好,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在稳定种粮面积的同时,通过推广优良品种,运用先进种植技术,促进种粮效益的提高,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在努力维持现有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作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部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山西省杂粮振兴计划的一项具体行动,全市将持续开展渗水地膜、可降解地膜和除草膜等产品的示范与推广活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杂粮优质高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三)搞好农业经济综合服务

一要加强农技推广服务,抓好新品种和配套新技术推广,强化培训指导,充分发挥新品种新技术的增产增收效益;二要加强农资监管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规范农资供应市场,抓好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坑农事件;三要加强农产品营销和农产品价格监管,降低农产品的流通费用,使农民充分享受涨价带来的收益;四要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切实解决农户市场信息把握问题、农业技术的支持问题和开拓销售渠道问题,降低农业风险,避免因信息不及时而影响效益。